圍棋數子法怎么看?如何對孩子進行圍棋啟蒙?
如今的家長競爭意識強烈,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此,在學圍棋的問題上,都希望讓孩子盡早開始學習。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圍棋數子法怎么看?如何對孩子進行圍棋啟蒙?
圍棋數子法怎么看
目前圍棋規則有中國規則、日韓規則和應氏規則,中國規則和應氏規則差不多,都是數子法,唯一的不同是,中國規則最終要破壞棋形進行數子,應氏規則將棋盤填滿,比較雙方棋子多少決勝。
中國規則數子,即子目皆地,只要是你的,不管是目還是子,都會算成你的,從棋盤上提掉的死子要不要放回棋盤就變得沒有意義(但日韓數目法不能隨便丟掉一個提子);日韓規則比目,對局雙方不收單官,最后將各自的死子填回空中,然后比誰的空多。
中國圍棋協會主席王汝南老師說:“比目法存在的基礎其實還是子目皆地,一人一手,所以不用收單官。”因為在雙方目數已經無變的情況下,一人一手的單官確實和勝負無關。再強調一次,從這個意義上說,數子法和比目法其實沒有本質上的差異。
圍棋源于中國,最初中國就是采取比目法來計算勝負的,后來怎么升級成數子法呢?這肯定有它的道理,這個道理說得簡單點就是,收完最后一個單官,直到棋盤上無處下棋為止(網上耍賴玩填子游戲不能算),這樣做的目的用華以剛老師的話來解釋就是“實戰解決”。比如粘劫收后,如果我劫材有利,偏偏不粘劫,搶占棋盤上的單官,你怎么能人為規定我必須粘呢?比如更具代表性的“盤角曲四”,俗稱“劫盡棋亡”,但為了消除對方的劫材,一方不得不往自己空中補棋,而這在比目法中無異于自殺行為,誰愿意往自己空中填子?日韓規則解決不了這個難題,索性人為設置禁區,將“盤角曲四”算作死棋。
華以剛老師說得好,“一塊棋說它是活的,就一定不能從棋盤上提走;說它是死的,就一定能從棋盤上提走。”這要是在中國規則中就沒有麻煩了,反正子目皆地,我就是往自己的空中填子,也不影響我的實地,最終總能補凈劫材,實戰解決“盤角曲四”到底是死還是活的問題。
那為什么要爭來爭去,遲遲不能統一棋規呢?根本原因在于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國際圍棋組織。中國是圍棋的生母,現在又迎來最好最強時期,數子法亦合情合理;日本是圍棋的養母,圍棋一度是國技,現今雖然在技術上、成績上甘于人后,但骨子里的優勢意識未曾動搖;韓國一度是世界圍棋的最強國,現在尚能與中國抗衡,輕易改變自己的規則談何容易。
如何對孩子進行圍棋啟蒙?
1:一開始一定要以培養孩子的興趣為主:
我孩子啟蒙的時候,在外面上完課后會找我下棋。那時的我可能因為年輕,或者出于本能,有時會忍不住把他殺得“片甲不留”,孩子下著下著就哭了。其實我這個做法是不妥的,在孩子一開始啟蒙階段,如果跟他下棋,下不過他最好,要是能下贏他,也要故作佯敗。那你會問,這不是縱容孩子嗎?這就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孩子剛開始學棋,最重要的是培養他的興趣,他首先要有興趣,才肯開心的學下去,孩子只要主動愿意學,就會成長很快。等過了這個階段,孩子有一定水平,對圍棋也有了感情和興趣做為基礎后。你可以適當的給他施加壓力,慢慢培養他如何面對勝負的無常,如何克服面對未知的恐懼。啟蒙階段切忌拔苗助長,不然欲速則不達。
2:作為家長(尤其是會下棋的家長),要科學理性的對待孩子的學棋過程:
我們很容易以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棋力,難免會有失客觀。在我看來很簡單的事情,也許對孩子來說是很難的一件事情。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的成長,孩子才能有成就感。才更愿意繼續學習。
孩子在啟蒙班學完后,回家會做些圍棋習題,如果他做題時需要困難時,你可以輔助他,但一定要注意不要因為你一眼就看懂了,就跟孩子說:“這么簡單,你怎么還沒看出來”這樣類似的話。孩子還小,你覺得簡單的事情也許對他來說是需要時間去消化的。所以不要去打擊他的自信心。而是要耐心引導他,培養他如何解決問題的思維和習慣。注意力不是在“問題簡不簡單上”,而是“如何克服困難解決問題“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