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買什么手機比較好,如何選擇一款高性價比手機
如果不懂該如何挑選手機?花幾分鐘了解下面幾點,輕松挑出合適自己的高性價比手機。本文從自身需求分析,購買手機主要應考慮的因素進行介紹。文章內容較長,如果不想看下面的具體介紹,可參考下面的1千-4千及以上各價位高性價比手機推薦。
一、需求
1、了解自己的需求,比如說:喜歡拍照,喜歡玩游戲,對續航要求高么,對手機品牌有沒有偏向,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那一方面(配置)比較突出的機型;
2、了解自己預算,在預算中購買最合適自己的手機;
二、考慮因素
主要因素:處理器、屏幕、相機、電池、快充、閃存和內存規格
次要因素:揚聲器、馬達、UI和生態、耳機孔、重量、設計、做工、NFC、紅外、防水
三、主要配置
處理器處理器就是一個手機的發動機,運行能力,處理能力,主要性能等等都取決于處理器,一般情況主頻數越高,核數越高,處理器越強大。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處理器
高通驍龍:美國高通公司產品,目前安卓手機使用率最高,主要分為驍龍4、6、7、8四個系列。性能和價格也依次遞增。目前最新一代為驍龍865 5G和驍龍765G 5G。
高通驍龍處理器產品線非常豐富,覆蓋了高端、中端和入門市場,其中以800系列作為高端旗艦芯片,700系列中高端市場,而600系列面向中端市場,驍龍400定位于低端市場。
海思麒麟:華為自研的國產芯片,主要為麒麟7、8、9三個系列,目前最新一代為麒麟990 5G和麒麟810。
華為的海思麒麟就是高端芯片做得好,低中端芯片性能很差。麒麟659、麒麟710兩款芯片用了很久,性能是全面落后于驍龍6系和驍龍7系。而在被高通斷供之后,華為方面推出了麒麟810,這款芯片的性能可是非常強的,領先于現在所有的驍龍中端產品。現在的華為旗艦手機上使用的都是自家的芯片產品,只有低中端產品上我們才能看到高通芯片。
蘋果A系列:蘋果自研芯片,僅用于自家iPhone和iPad,目前使用A13的iPhone11為最新一代,至于尾綴帶X的型號,是iPad特供,其性能更強勁。
從iPhone 4首發A4處理器開始,蘋果正式走上了自研芯片的道路。從A4到如今的A13,蘋果已經有整整10代的A系列處理器。A系列處理器幾個比較重要的節點,A6,A7,A8X,A10X,A11,都代表了蘋果芯片實力的一次躍進,照A13相比A12提升20%來算,從跑分上看,A13有著70倍A4處理器水平的能力,而這也不過是10年的光景,。
聯發科MTK:臺灣聯發科出品,國內占有率不高。國內目前有Reno3搭載天磯1000L,紅米Note8Pro使用MTK G90T。
早在功能機時代,聯發科就在手機處理器這一領域如魚得水,深得山寨機寵愛,造就了它的輝煌。但隨著智能時代的開啟,以及高通驍龍、華為海思麒麟等芯片的崛起,再加上聯發科一味追求多核卻不注重處理器整體表現,因此成就了:一核有難,九核圍觀的惡評。而這樣也導致,在中高端市場逐漸被各大手機廠商所拋棄。
2. 相機
像素:像素對拍照有影響,但不是決定性的影響。無論是相機還是手機,其成像都是由很多因素來決定的,像素只是其中之一。像素越高只是表示照片的尺寸越大,在后期裁剪時更有余地。
光圈:數字越小越好,越小意味著攝像頭會有更多的進光量,在暗光下拍照效果更好。主攝像頭比較常見的光圈是f/1.8,且手機攝像頭因為體積小,光圈可不像相機光圈差距那么大,所以才有了級大一級壓死人的說法。從f/1.8到f/1.6,進光量就可以提升40%左右。
ISO感光度:感光度越高,對曝光量的要求就越少。在光線比較暗的情況下,調高ISO可以降低快門速度,拍出的照片就會亮很多。不過如果ISO設置得過高,拍出的照片就會很模糊,所以實際拍照時也不要調那么高。
防抖:OIS光學防抖,鏡頭防抖,原理是通過在鏡片組中增加一個使用磁力懸浮的鏡片,配合陀螺儀工作,當機身發生震動時,能檢測到輕微的抖動從而控制鏡片浮動對抖動進行一定的位移補償,從而避免了光路發生抖動,實現光學防抖。市面上很多旗艦機型的主攝像頭都支持OIS,因為有三到四個攝像頭,因此也會有兩個攝像頭支持OIS,也就是廠商所說的,雙OIS光學防抖,拍照性能就更強了。
EIS電子防抖,是利用偵測到機身抖動的程度來動態調整ISO、快門或軟體來做模糊修正。EIS是一種演算法運算,透過影像裁減補償方式來避免模糊,防震效果取決于演算法的設計與效率,主要是用拍攝影像和錄影防手震使用。EIS的優點是不需額外增加硬體,成本較低且適合微型化設計,但通常必須犧牲影像的解析度與大小,相對效果較不優。
AIS智能防抖,AIS智能防抖就是OIS光學防抖的升級,基于AI(人工智能)的圖像防抖技術,可以理解為軟件算法幫助手機實現防抖功能,比如在拍視頻或者夜景時,AIS可以幫助你減少因為拍攝時手機抖動造成的畫面模糊,得到更加穩定、清晰的視頻和照片。
變焦能力:焦距越大,就能通過變焦,輕松拍到遠處的細節,很多手機廠商都在強調自家旗艦機的變焦能力,比如3倍光學變焦、5倍混合變焦、30倍數字變焦。
相機的變焦分別為兩種:光學變焦和數字變焦。光學變焦是相機自身的物理變焦,效果當然是最好的,但由于光學變焦需要較大的光學感光元件,在輕薄的智能手機上不可能實現和單反相同的光學變焦。
數字變焦是目前手機上普遍都用一種對焦方式,原理就是放大,如果你真把畫面放大30倍,那成像就會非常模糊,幸好現在的主攝很多都是4800萬像素,放大個幾倍還是能湊合著看的。
混合變焦是幾個攝像頭通過不同組合(比如超廣角+長焦),實現各種環境下的變焦效果,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單攝像頭光學變焦倍數有限的缺陷,這也是為什么現在手機的攝像頭越來越多的原因。
這三項數據都是越大越好,主要看光學變焦,其次是混合變焦,至于數字變焦,不要過分注重。
AI攝影:中國已經進入了人工智能時代,作為生活中最常用的電子產品,手機當然不能落伍。廠商都在強調AI攝影,顧名思義,AI攝影就是自動識別各類場景,幫助你拍出質量更高的照片。具體表現在AI人像和AI美顏,自動虛化人像背景、根據膚色智能美顏;AI智能識別拍攝場景,如在夜間拍照時,AI能幫助你拍出更純凈的夜景,在拍景色時,智能識別拍攝物體為綠葉鮮花,讓綠葉更嫩、鮮花更鮮艷欲滴。
3. 屏幕
屏幕類型:主要是OLED和LCD兩種,LCD技術成熟,雖顏色自然但不及OLED艷麗;OLED顏色鮮艷,但不如LCD護眼。
分辨率:目前絕大多數的手機屏幕都是1080p,部分旗艦手機會選擇2k甚至4k。高分辨率意味著高耗電、處理器的高負荷。大家在選擇手機時,不要過于追求高分辨率的屏幕,而是要選擇適合手機尺寸的屏幕分辨率。5英寸以下的手機,參考分辨率是720P;5~6英寸的手機,選擇1080P基本能滿足視覺需求了;而6英寸以上的手機,就建議要選擇2K分辨率了。
刷新率:代表屏幕每秒能夠刷新的畫面數量。智能手機60Hz作為基準,大多數手機是60Hz。90Hz就屬于電競屏的入門下限,它代表手機屏幕每秒能刷新90張畫面。再高一個等級的電競屏則擁有120Hz的刷新率。
采樣率:屏幕每秒對手指觸摸采集樣本的頻率,采樣率越高的屏幕觸控響應時間越短。
4. 運行內存RAM和機身存儲ROM
運行內存RAM:目前主流安卓手機都是4G、6G、8G甚至12G。
機身存儲ROM:用來存儲資料,預算不足的話,建議至少64G起步,預算足夠的話,128G起步。
安卓系統為了讓用戶擁有流暢的多任務工作能力,打開的APP只要不關閉,一般都會在內存中駐留。這樣的好處是,隨意切換打開的應用都不會覺得卡頓或者需要重新加載,也就是我們理解的流暢度了。不同運行內存之間,不同的是支持下載、打開并同時運行的APP數量。簡單來說,4GB運存的手機可以運行6-8個APP,6GB運存的手機可以運行8-10個APP,而8GB運存的手機可以帶動15個。
對于一般的手機用戶來說,6GB運行內存已經足夠了,能滿足大多數的日常需求,視頻、游戲或APP多開等都還挺流暢。配合128GB甚至更大的存儲空間,用上個兩三年沒有太大問題。
如果是游戲玩家或者追求極致體驗感的用戶,則建議去購買8GB甚至10GB、12GB的大運存手機,體驗感與6GB、4GB手機截然不同。
蘋果只有3-4G內存,蘋果手機使用起來的流暢度絕對不是吹的,輕松秒殺安卓手機啊。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小運存的iPhone比大運存Android機還更流暢呢。蘋果手機如此流暢的最大功臣是iOS系統了,這是因為ios的封閉生態使得app不能隨意占用后臺,因而也就沒有必要提供那么多的內存。
5. 電池和快充
電池:4G手機4000mAh起步,5G手機4500mAh起步。
快充:高功率的快充能夠帶來更快的充電速度,例如目前市面上充電最快的 OPPO Reno Ace 采用 SuperVOOC 2.0 充電協議,4000mAh 的電池 30 分鐘就能夠充滿,僅僅 10 分鐘就能給手機充入 50% 的電量,這樣的快充消費者是很難抵抗的。手機的快充技術已經很普遍,基本上市面上購買 1000 元以上的智能手機都能至少支持 18W 的快充。要實現快充需要手機、數據線、充電頭三者共同合作,充電頭的輸出規格需要和手機支持的規格一致,且雙方需要滿足相同的充電協議。
找不到原裝充電頭,跟別人借了個功率更大的充電器,結果半個小時只充入 40% 不到的電量。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充電協議不兼容,充電器不能提供最大功率的模式進行充電,速度慢了不少。
整體來看,選購手機就是一個權衡與取舍的過程。在預算確定的情況下,優先滿足首要需求,同時綜合考慮其他因素。希望大家在選購手機時都能買到稱心如意的手機。
建議點擊收藏這篇文章,有購機需求的時候可以隨時翻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