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閏四月有什么講究嗎?是不是一定得給父母買衣物鞋子?
閏月的由來以久,也沒有什么太大的規律,通常都是兩三年就會出現一次,上一次是2018年的閏六月,這一次就是2020年的閏四月了。所以,你看,閏的多隨心所欲(我不會算閏月的公式,別問為什么,可能我比較傻)?

閏月其實也沒有什么講究,主要還是看每個地方和個人的認知,一般有閏月不結婚不遷墳,多變著法孝敬父母(包括買禮物,吃飯,看望等),多增加父母與子女間的感情,請喝閏月荼,吃樹葉等等。但是也并不都是非做不可。
其實現在除了國家規定的節假日或特殊時期,是舉國上下都在一起做一件事情之外,平時一些并不太需要儀式感的日期,沒有必要說一定要去做什么,或者有什么習俗,大多都是看一個人樂意。

畢竟以前各種習俗多,其實就是為了換個花樣熱鬧消遣一下,吃點好東西,玩點新樂子罷了。現在這個社會隨時都可以好吃好喝好玩,就已經沖淡了特殊時期某些習俗的重要性,沒有太多的講究了。
比如今年的閏四月,說起來也算是比較特殊的日期。一般兩三年才能碰上一次閏月,而幾十年才能閏一次相同的月份,又加上疫情原因,大家幾乎都被關在家里,親戚都沒怎么走過。這個時候,好像可以趁著閏四月,來完成一些快被我們遺忘的習俗了(順便可以大家一起嗨一下)?而這里面最多被人們提起的,就是閏四月應不應該給父母買衣服鞋子送吃送禮。

每一次的閏月在歷史上的確有兒女要為父母買一些東西,特別是衣物等的習俗,甚至更提出希望兒女在這個月里一定要多回家看一下父母,與他們吃個飯,陪一陪他們。這算習俗嗎?不過就是找點理由讓孩子們多敬點孝心罷了。
在古代交通不發達,而且各種規矩多,兒子結了婚就分家這種事情也多。所以就導致只要兒女結婚,很多孩子就與父母分開住了,外嫁的女兒更是很難回家看一下自己的父母。而為了讓兒女多孝順父母,所以有人提出了在閏月時要為父母買點禮物,陪父母吃飯等要求,久而久之,就成了習俗。

但是我們現在出個國幾千公里也就是一趟飛機的事兒,想要見父母也不過是一通視頻電話的事兒。平時給父母買東西就更方便,按兩下手機就行了。一切與父母之間的交流都變得簡單起來。所以這樣的習俗存在的意義就不大了。
不過因為是閏四月,還是有一些比較特別的講究的,比如四一直在人們眼里不是什么好數字,所以連帶四月也一直不被人們喜歡。而今年這又閏了一個四月,那不就是壞上加壞?等于觸了雙重霉頭?

因此,在今年這個閏四月,人們就提出不適合婚嫁這樣喜慶的事情了。并且像遷墳這種大事,也一定要挑個黃道吉日,不能選在閏四月這樣不吉利的月份吧。
除了上面這些說法,其實還有比如父母要給孩子送傘,村里的女人要請喝閏月茶,要吃樹葉等等。個人認為其實不論是什么節日,有什么習俗,父母隨時都要多孝順,多陪伴,只要能時常見到你們,父母哪里還會在意你送不送什么禮物呢?不知道大家又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