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父母買什么保險比較適合?
歲月無情,光陰易逝,轉眼間父母已步入中老年。隨著年齡增加,他們的身體狀況亦大不如前,很多小毛病開始顯現,就醫費用越來越高。于是,給父母買保險,就這樣被提上了日程。那么,佳寶兒就和大家聊聊如何給父母買保險,推薦配置順序:
社會保險 >意外險>醫療險>防癌險
對于大多數老年人,佳寶兒不建議購買傳統型重疾險和年金險,若有此方面需求,可單獨咨詢。
一、社會保險
首先,無論我們處于哪個年齡段,哪個收入水平,社會保險都是一項難得的福利。雖然社會保險基金確實存在著缺口大,要靠商業保險來補充醫療、養老等方面的問題,但這與社會保險基金本身的收益率并無關聯。相反的,社會保險基金平均6%的高收益卻是商業保險無法企及的。
尤其是對退休的老年人,已經完成了繳納社保的義務,正是處于全面享受社保福利的時候。所以更要多多加強身體鍛煉,這樣不但可以減少疾病等被動支出,還能一直享有這樣的福利,何樂而不為。
二、意外險
老年人腿腳不靈活很容易發生摔倒。加之骨質疏松,導致骨折的情況多有發生。因此,配置意外險很有必要。
意外險杠桿高,一年幾百塊錢就可撬動幾十萬的保障,而且最關鍵的是核保條件寬松,對健康狀況幾乎沒要求,絕大多數老年人都可以購買。
給父母購買意外險時,意外傷害的保額不用設置過高,將重點放在意外醫療的保障責任方面即可。因為父母的家庭責任和社會使命,在子女成年后已基本完成,過高的保額反而會增加保費預算。而醫療費用的支出卻無法避免,在配置時最好選擇報銷范圍拓展社保目錄外的,報銷比例高,免賠額低的產品。如果附帶住院津貼和救護車責任,那產品的實用性也就更強了。
佳寶兒提示下,意外醫療的保額只是費用報銷的上限,具體的理賠金額要根據就醫實際費用實報實銷,不像意外傷害部分和住院津貼部分可以多款產品疊加賠付。
如果購買多款產品,盡量讓保障責任能夠互補,如一款側重意外傷害的保障額度,另一款側重意外醫療方面的責任。產品的免賠額如果不同,在理賠時先使用免賠額度高的產品,再用低免賠額或是無免賠額的產品兜底,以達到最大限度的賠付。
舉個例子,保險小白購買了A和B兩款意外險產品,保障責任如下:
A產品:意外身故/傷殘10萬;意外醫療5000元,0免賠100%賠付;住院津貼100元/天。
B產品:意外身故/傷殘20萬;意外醫療1萬元,每次扣除免賠額100元后100%免賠;住院津貼50元/天。
因一次意外事故,被保險人被評為9級傷殘(按保額的20%賠付),就醫花費6000元,住院5天。小白選擇了先A后B的賠付順序,可報銷金額為:
A賠付:
10萬*20%+5000元+100元/天*5=25500元
B賠付:
20萬*20%+(6000-5000-100)*100%+50元/天*5=41150元
兩款產品總計賠付:
25500+41150=66650元
而如果調整下理賠順序,先B后A就可以多獲賠100元:
B賠付:
20萬*20%+(6000-100)*100%+50元/天*5=46150元
A賠付:
10萬*20%+100 元+100元/天*5=20600元
兩款產品總計賠付:
46150+20600=66750元
三、醫療險
社會醫保可以解決部分醫療費用的報銷問題,但有報銷范圍和報銷上限要首當地社保目錄和社保政策的限制。一般,像惡性腫瘤,腦中風等疾病,社保的報銷比例大約在60%左右。(數據分析,可參考文章有了社會醫保,還用買商業醫療險嗎?)
如果父母的身體狀況,能夠通過醫療險嚴苛的核保要求,那么就可以在醫保的基礎上增加商業醫療險,從而更好解決看病治病的費用問題。
商業醫療險根據不同的需求層級,可以按照百萬醫療、中端醫療險、特定重疾海外醫療險和高端醫療險的順序依次配置。
百萬醫療分為有社保和無社保兩個版本,但都可以解決住院及特殊門診等大額的醫藥費用,如腎透析,門診手術,門診癌癥放、化療等。
區別在于有社保版保費低,使用時要先經過社保報銷,不然會降低報銷的比例。無社保版,沒有使用社保報銷的要求,更適于異地就醫的情況。如果被保險人年齡超過65周歲,可選的百萬醫療產品就十分有限了,保費也會有較大的提升。
若在此基礎上還有門診方面的需求,可以加保中端醫療險,就診范圍擴大至公立醫院的特需部和國際部,相比于普通部可享有更優質的就醫資源和更好的就醫環境。若被保險人年齡超過55歲,還需提供相應的檢查報告,作為判斷能否承保的依據。
雖然中端醫療比百萬醫療的價格高,但其可以通過靈活設置免賠額來調節保費的高低,而且報銷比例不受異地就醫的影響,社保報銷的費用還可以抵扣免賠額,所以也受到不少人的青睞。
如果對醫療水平要求較高,傾向于海外就醫,那么配置重疾海外醫療險或高端醫療險,就可享受全球頂級的醫療服務了。
總之,醫療險一定要趁著老人身體健康時及早投保,選擇能夠報銷社保目錄范圍外的產品。如果父母已經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老年常見病,基本上也就與醫療險無緣了。
四、防癌險
癌癥一直占據著理賠數據的首位,身體狀況稍差無法通過醫療險核保的,可以退而求其次考慮防癌險。
防癌險分為防癌重疾險和防癌醫療險,也可理解成是簡易版的重疾險和醫療險。前者是一次性給付的,可保終身。后者是報銷型的,交一年保一年。由于保障范圍僅為癌癥,因此價格便宜。
防癌醫療險的續保條件有所不同,有的是得過原位癌可續保,有的是患過惡性腫瘤也不影響續保,后者肯定比前者的保障責任好。另外,如有就醫綠色通道、基因檢測等服務,也是很好的加分項。
老年人患重疾一般無需再擔心收入損失的問題,雖然照顧老人會影響子女的工作收入,但50歲以上人群配置傳統型重疾險很容易產生保費倒掛的情況,即總保費高于投保保額。所以,保費較低的防癌重疾險和消費型重疾險就成為老年人的首選。佳寶兒建議,如果身體條件允許就買消費型重疾,價格與防癌重疾險相當,可保障的疾病種類多。
而年金險、終身壽險和信托,主要適用于對養老生活品質有著較高要求,或是想將資產有計劃的留給子女的老年人。
五、結語
父母不像年輕人,一旦身體狀況發生變化,康復起來便不是件容易事。所以佳寶兒建議,給父母買保險更應注意投保時間,及早購買不但保費便宜,也降低了由于身體狀況發生變化導致無法投保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