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牌子的防曬霜比較好?
其實從我用過上百瓶正規產品的經驗來說,國際大廠的能力都差不到哪里去,隨便說說幾大巨頭吧。
一言以蔽之,防曬盡量買大集團產品吧,不光是技術優勢,防曬霜有多難做?看看大家對防曬的吐槽程度就知道了,質感好的那些小牌也不是沒有,但是能力就不太好說了。
下面這些品牌,算是不錯的選擇。
資生堂,日系防曬技術的標桿,他家的防曬不會差,畢竟其他集團都要盯著他家的動作來制定策略,除了修顏潤色那些都可以試著買一下,平價高價都可以,不一定要盯著安耐曬買,今年的歐珀萊包括泊美ZA都搶到了一些核心技術,例如歐珀萊烈日就是翻版金瓶可惜沒把價格做下來,ZA true white 港臺新款也出了平價金瓶。最大的期待就是等明年的wet force技術全面推開。
kose,最近主打的產品都在走純化學防曬路線,優點就是質感絕對不會泛白,黑皮福音,質地也可以做得還算是清爽,缺點就是,我個人覺得很熏眼睛,例如雪肌精gel就是猛烈的熏上半小時,而黛珂AG會緩釋的熏我一整天。同系列平價替代有fasio gel和suncut。
kanebo,得益于出色的底妝技術,他家做的物化結合防曬算是質感非常優秀的那一類了,同時也能保證一定的防護效果,主打的就是allie,而且kanebo是真正的價格破壞者,最拿手的事情就是打價格戰,同價位容量翻倍,例如當年allie的60g包裝就殺得安耐曬措手不及,第二年安耐曬被逼到絕境也只能出加量裝,allie根本不怕,應對方式就是繼續加量,加到90g還送小包裝其他產品,專攻shiseido軟肋,例如今年新出dew beaute就對打elixir日乳,同樣是精華乳液防曬多合一的訴求,同樣的價格,elixir 35克,它就增量到60g,缺點就是酒精味還是非常的大。
kao,日系代工的妮維雅在cosme火到不行,如出一轍的碧柔,共同特點就是便宜,清爽,錯位競爭,不去搶灘那些高防護力高防水這些訴求,只是讓你擦的舒服又不心疼,當然缺點也是明顯的,就是防護力度和上面這些品牌不是一個檔次,從sofina的配方技術來看就知道,吃的是十幾年前的老本,為了升級到PA四個加,象征性加了一點點日系用瘋了的DHHB。
POLA,防曬技術沒什么特色,就是比較老舊的日系配方,不過加入了多種植物鎮定配方這些。
樂敦,其實樂敦是我很喜歡的廠牌,產品定位突出,雷點很少,就是賣得不算好,他家最近有個黑科技可以關注一下,那就是把紫外線轉化成紅光和藍光,orezo新款紅光的軟管,價格也不算貴,適合干性皮膚一些。樂敦在國內做的比較好的就是開架曼秀家,也算是有價格優勢,防護體系也可以。
平價產品中有OMI和ISEHAN,學生黨和擦身體的福音,配方沒什么特殊的,日系的配方已經非常成熟了,質感好易用,效果不算很好但是多補擦總不會錯。
歐系,代表就是那幾個藥妝,lancaster,ISDIN,ultrasun這些,得益于歐洲對紫外線防護成分的寬容,所以各大廠商都做的是有米之炊,問題是他們離巧婦還有一些些距離,或者是說,他們喜歡追求變態級別的防護不惜付出犧牲使用感的代價,濃度能加到上限就加到上限,能用多幾個成分就用多幾個成分,還要加用booster,SPF破百,PPD破30的產品分分鐘做出來給你看。
不過這幾年歐系也開竅了,紛紛跑到日本找代工出配方打樣什么的,例如理膚泉雅漾這些,慢慢的改善了質感,希望將來能看到更多出色的歐日結合產品。
不得不提的就是歐萊雅集團,他家可以選擇的米最多,歐萊雅集團在防曬產品上的造詣還是首屈一指,想要質感好一些的,選擇面部專用的產品,高端品牌和平價品牌的差距并不是很大,買巴黎歐萊雅和泰版卡尼爾算是省錢的好選擇,想要精致一些的話,蘭蔻HR,armani也有一些不錯的產品,想要變態防護,法版理膚泉和薇姿性價比也很不錯。
ISDIN最近的表現不錯,算是歐系里面防護力挺好且質感不那么可怕的產品,只要不是油皮,烈日無憂。
美系最近沒有太多改變,不過tinosorb系的開禁應該也就是這幾年的事情,不討厭美系,但是美系的標桿露得清用的helioplex核心技術DEHN穩定劑讓我覺得很刺激,且這個科技也曾經惹了一些是非上身,可用,但不是首選。
國產,這幾年除了一線大廠以外其他品牌反而退步了,想當年其實tinosorb已經完全推廣開,現在營銷為王的局面,技術就不是重點。
身在國內,其實選擇面還是比較廣的,身在福中要惜福啊,惜福才會福多多啊。
比挑選產品更重要的就是,了解防曬霜的原理,做好配合的工作,很多熱門的產品與產品之間,可能就是80到85分的差距,但是把防曬用好,就有可能把及格線的產品價值發揮到最大。
so,寫了個PFRC防曬法則可以參考一下。
P=prep,指防曬之前做的準備。
F=fix,防曬剛擦完后的修正。
R=reapply,補擦防曬的方式。
C=cleanse+calm,恰到好處的清潔防曬,必要時的曬后鎮定。
每種不同的皮膚有不同的流程,我們需要根據自己皮膚的性質(干/油,敏感/不敏感等),外界的環境(溫度高低,空氣濕度),產品性質(防護力/滋潤/保濕/干爽/控油),和你日間的活動(是否長期暴露烈日下/空調房內)來調節,沒有一種措施適合所有人,想要獲得完整而舒適的防護就應該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選擇不同的防曬產品搭配其他產品來達到最好的效果。
以下提到的產品僅作舉例參考,大家可以結合自己的使用感受和經驗,替換成自己喜歡的類似功效的產品。
P,準備:
防曬霜涂抹于清潔后而平整的皮膚上,它的分布才能達到最好,用簡單的話來說,把防曬霜當成粉底來處理,涂得越均勻自然能獲得越完整的防護。
清潔+基礎滋潤必不可少,保證皮膚濕潤平滑則是最低的要求,但無需讓皮膚過度濕潤,尤其是避免擦粘稠的精華液,膠狀的化妝水這些含有膠體的產品,容易讓防曬霜搓泥。
除非是強調保濕型的防曬產品,或者是本身很容易出汗和出油,在防曬之前使用少量乳液狀產品作為防曬的打底非常重要,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兩個方面:
1.讓防曬更好推開,更容易抹勻。
2.減少防曬霜中某些收斂成膜型成分導致的后續皮膚干燥情況。

日系水乳最適合作為防曬的打底產品,根據自己皮膚干/油程度,調節水和乳液的使用量,盡量使用化妝棉涂抹水乳避免油膩的感受。
極端情況下,你可以用不含粉體的歐美系妝前乳作為準備型產品。
例如中干性皮膚可以考慮laura mercier 的foundation primer。

laura mercier foundation primer 煥顏凝露
油性皮膚可以用控油妝前,但是一定要掌握好使用量,以及結合后續的防曬是否有拔干情況考慮,否則過度收斂皮膚,容易導致毛孔問題。

sofina primavista 控油妝前
說了這些并不代表大家都要一層又一層的打底,過于復雜的疊加會增加防曬霜浮油搓泥的可能性,每個人找對自己的習慣,精簡日間護膚品的使用。
早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濕,抗氧化和防曬,只要做到這三點便足夠,能用的產品和程序盡可能少更好。
加強型準備!!
防曬霜的濾過總會有一些漏洞,那么這些漏網之魚的紫外線保護要怎么應對呢?
抗氧化和鎮定成分能夠有效減少紫外線損傷,使用含有抗氧化成分和鎮定成分的滋潤產品作為打底的優點如下:
1.減少紫外線導致的自由基產生導致的二次損傷。
2.改善皮膚出油后的膚色暗沉問題。
3.減少曬黑曬傷的可能性。
油性皮膚可以考慮綠茶精華,綠茶不僅以抗氧化著稱,還有少許控油效果。

topix replenix serum cf 綠茶咖啡抗氧化精華
中干性皮膚可以考慮VC或者VC衍生物。

martiderm photo-age VC精華安瓶。
在使用了適合的打底產品之后,我們就可以輕松的涂抹防曬產品,準備好接受紫外線的挑戰了,但是這場戰爭才剛剛進行到準備彈藥的階段,下次,讓我們進入fix也就是防曬霜的涂抹和調節外觀的環節。
相信大家最討厭的就是擦防曬霜的那一刻,很多傳說中好得不得了的防曬,擦在自己臉上,不是干了就是油了,不是白就是黑,要么反光要么搓泥,好不容易擦完了,過一段時間還暗沉,還拔干,或者狂冒油。
所以我能理解大家有多討厭擦防曬。
別怪防曬了,怪就怪紫外線這樣強大又無孔不入,而我們目前的防曬霜制造科技又那么的初級,想要有效的保護,必須要在使用感上做一些犧牲。
防曬霜為什么這么難用?
油膩!
因為大部分防曬成分都是油溶型,所以需要一些油溶性的助劑才能穩定均勻分散。
泛白!
我們常說的物理防曬成分,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叫做無機防曬成分,由于先天特性,它們必須要在防護力和透明度上取得平衡,想要理想的防護能力又要透明,真的是難難難!
反光!
正如上面所說,很多油溶性助劑多少有一些油類的特性,那就是反光,助推的硅類也如此。
搓泥!
粉體多了自然難以搓勻,再一碰之前擦的產品中那些膠質成分,然后很多人涂抹不注意在臉上來回的搓,自然就悲劇了。
拔干!
防曬霜如果不能迅速在皮膚上形成一層穩固的膜,汗水和皮脂一分泌,就被沖得七七八八,還有啥防護能力?既然要形成防護膜,勢必要收斂要用成膜成分,要用酒精或者揮發硅類等等來迅速形成保護膜,相當于給皮膚穿一層液體做的緊身衣,穿緊身衣能有多好的感受?
不難用的防曬現在也越來越多,很多透明清爽的像水一樣產品也陸續面世,但是呢,至少這幾年,不要期待它們能抗住烈日,曬黑曬傷的例子比比皆是。
防曬霜要怎么用?
吐了這么多槽,我還是希望大家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防曬,日復一日的堅持這個最為重要的好習慣,那么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讓你一擦談不上愛上,至少也不討厭的產品,無疑是重點中的重點。
至于怎么找,相信公眾微信號里面的防曬測試能給你一些啟發,再次打個廣告,這些產品是K某多年活體測試,層層篩選出來的產品,首先保證防護力達到要求,其次盡量選擇那些使用感也不至于太差的產品。
現在我們就來討論,防曬要怎么擦,效果又好,外觀又可以讓人接受。
擦夠量
按照防曬測試采取的防曬霜使用量,那么2mg/cm2的使用量按照我們的面部面積來計算的話,那相當于0.8-1.2g,平均值,大概是1g,1g有多少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了,確實挺不少,一次性要上這么多產品確實挺辛苦。
擦防曬的手法
擦防曬的手法,采取刷墻式的方式,就算大家自己沒有刷過墻,也應該知道刷墻壁是用滾筒按照特定的方向,涂一條一條平行的線,這樣才均勻吧?那你為什么還要雙掌一合,然后就開始在臉上揉面團呢?
無論這個防曬是否搓泥,都應該按照往同一方向,用手指抹勻,或者更精細一些,把防曬當成粉底,用輕拍點開的手法,這樣那些泛白或者帶潤色的產品就很容易讓你知道,有沒有擦勻。
成膜
很多物化結合或者物理防曬霜剛擦完其實都會泛白,不夸張的說很多開始比藝妓還白,尤其是那些粉體含量比較高的產品,沒關系,等待10-15分鐘之后,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還有剛擦完都會有泛油光的情況,等那些需要揮發的成分揮發了之后,情況也會大大改善。
所以良心的建議就是,擦完后等夠10分鐘,急的話用輕柔的風吹一吹面部也可以,再進行下一步的調整。
FIX調整
基本上如果一款防曬霜擦勻了之后也等夠了時間,那它該怎么樣也就怎么樣了,當然了外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出油出汗之后只會變得更難看,所以這個時候來一些適當的調整,保證剛擦完的前幾個小時的外觀可以讓人接受,還是不難做到的。
那么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刷一層散粉,本身粉妝就有非常微弱的防護效果,在這里主要是調整膚色,例如深一點的散粉中和偏白的防曬,然后順便強化這層防護膜,起到定妝效果,讓它穩固的呆在臉上的時間更久一點。

當然防曬之后是可以擦粉底等彩妝的,你只需要實驗一下這款產品和你后續的粉妝有沒有沖突,會不會導致粉底上不均勻。許多粉妝有少許的防護能力,那么你前面的防曬少擦那么10-20%,問題也不大。
許多BB霜CC霜則是防曬的最佳搭檔,它們本身就做得很像防曬,使用的防曬成分濃度也和專業防曬如出一轍,如果能在合理挑選,彼此的防曬成分沒有沖突(例如無保護的avobenzone不能和EHMC混用)的情況下調和防曬霜和BB霜的比例,就能達到更加理想的外觀,最理想的情況?那自然就是防護力和遮瑕提亮兼具。

擦防曬如果要較真,確實有這些講究的地方,和畫個精致的妝相比也難度不相上下,而且你覺得這樣就能一勞永逸了嗎?No。

Reapply補擦
其實我和大家一樣,對于防曬這種需要攜帶一瓶不小的產品隔不了多久就要從包里掏出來補擦這樣的設定表示很麻煩,更不用提你是否一次又一次的使用大量產品還能很好的擦勻,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為什么我們需要補擦。
為什么需要補擦防曬?
首先是防曬成分的效能問題,防曬霜中的有機成分,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化學防曬,它們是通過吸收紫外線發揮效果,當然能量是守恒的,吸收了這些紫外線的能量去了哪里呢?轉化成熱能,這個過程有可能會導致防曬成分的結構改變,從而失去效果,不過現在的技術改進之后,復合配方的防曬體系比以前穩定了很多,選那些新型穩定配方的防曬就能將這樣的疑慮降低。
其次是防曬霜成膜的穩固性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皮脂腺和汗腺分泌皮脂和汗水,這些液體狀的物質通過毛孔推送到了皮膚上,久而久之混合了汗水皮脂的防曬霜膜的完整性就遭受到了破壞。
這兩個因素中,其實后者占了很大比重,用簡單的話來理解,如果不游泳,防曬層就是被你自己的汗水的出油破壞的,你如果開始出汗到滴下來,使用不防水的防曬霜就應該考慮是否要補擦了,而如果是防水型防曬,那么就好一些,出油情況一般比出汗要緩慢很多,均勻出油對于防曬層的破壞沒有汗水那么嚴重。
我們究竟應該在什么時刻補擦?
按照標準的說法,持續在戶外活動應該每隔2-4小時補擦一次防曬霜,那么間斷接觸陽光的情況下,尤其是平時上班上學的日子,我們也只是在早晨和傍晚接觸到戶外的紫外線,如果在室內活動,也沒有出很多的汗的話,一般認為下班或者下課之前補擦一次即可。
記住一個在戶外活動的準則,紫外線越強烈,溫度和濕度越高,越需要頻繁的補擦頻率,因為沒有絕對100%的防護率。
如果中午需要出門活動,尤其是接觸到夏天正午的紫外線,那么也應該補擦一次再出門。
如果使用的是純物理或者是物化結合的防曬產品,尤其是使用有潤色或者泛白的粉體的產品,其實很容易從外觀上分辨臉上的防護膜是否完整,如果出現類似浮粉之類的外觀,那么也能提示你需要補擦防曬了。
補擦的方式
正如之前在Prepare準備篇說過的一樣,防曬需要擦在干凈平整的皮膚表面,如果你現在臉上混了汗水,皮脂,粉底,防曬等各種產品,那么直接擦防曬霜自然也不會好看到哪里去,條件允許,洗個臉重來,防護力完整,外觀也好看。
但是我們并不是很方便走在路上心血來潮去洗個臉,所以在不方便的情況下,直接拿出產品涂抹于皮膚,只要擦勻,比不補擦肯定好很多。更何況,很多同學帶了粉妝,或者擔心皮膚反復清洗導致角質損傷,那么就先不考慮那么多,只要能把防曬霜擦勻,就是一層良好的防護層。
比較折中的方式就是卸妝型濕巾,這是皮膚不太敏感的選擇,記得再用普通純水濕巾再擦一下,然后使用少許基礎的滋潤產品。

只是帶妝的同學確實沒辦法在粉底之外上一層防曬霜,所以可以考慮用粉餅的方式補妝,本身粉底產品就能提供一些防護能力,補一層粉也能起到一定的物理遮蓋效果。

如果實在很不方便,那么出門立刻準備物理遮蔽四件套,陽傘帽子墨鏡口罩。

最后一項武器,防曬膠囊,含有Heliocare成分的內服產品,480mg的蕨類提取物能提供4-6小時的防護,起到讓防護值翻倍的效果,正好在皮膚上的防曬霜能力衰減的時候使用,或者暴曬之前使用。

fernblock蕨類植物精華的功效目前已經得到中等規模不同來源的人體臨床試驗證明,但是它不能單獨使用,如果不配合防曬霜使用那就是spf2-3的渣渣,它是紫外線防護的最后最后一環,也就是說可選項目,僅在暴曬時使用,沒有做好基礎的物理遮蔽和防曬霜,買來就是浪費錢!
它對某些人可能會產生嗜睡的副作用,不能連續使用超過三個月以上,孕婦和兒童禁用,服用期間每天補充維生素D。
暴曬時戶外活動的時候一定要留心,不可以忘記補擦防曬,通勤忘記補擦問題不會那么快浮現出來,最多是幾十年的日積月累的光損傷,而一次嚴重曬傷帶來的后患絕對是影響深遠讓你悔不當初。

cleanse+calm
防曬霜的清潔
其實防曬霜的清潔并不復雜,就是看這個產品的附著力是不是能用你日常的潔面洗掉而已,那么下面四個因素決定了你需要用怎樣的方式清潔。
1.這個產品本身的防水防汗能力。
有些產品標明了防水效果,那么它對皮膚的附著力就會比較強,不過也有很多產品就算沒有特別強調,也有不錯的防水能力,那么需要你比平常更注重清潔后皮膚,是否能把這層防曬洗掉。
2.你的皮膚本身性質。
干性皮膚由于皮脂分泌不旺盛,所以對防曬膜的破壞會較少,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環境的考驗,防曬霜的成膜和有收斂效果會更明顯,也就是俗稱的拔干效果,那么就需要更強一些的清潔。
3.外界的干擾
濕熱的環境會增加皮膚分泌皮脂的速度,加上外界環境中過多的水分,所以皮膚上的防曬層就更容易破壞,如果你本身除了很多汗,對防曬層的破壞程度也明顯要比干燥陰涼的環境下要大。
4.你使用的清潔產品
不同的清潔產品清潔力有很大的差別,需要結合具體情況判斷。
判斷防曬霜是否洗干凈的唯一標準就是皮膚摸上去是否有膜感,但是有時候清潔太強,也會讓皮膚產生類似的感受,所以需要結合潑水試驗,那就是很經典的一句話,皮膚上的水既不會聚集成股流下,也不會有明顯的一顆一顆的水珠掛在皮膚上,只要能達到這樣的清潔效果即可。
尤其是當你使用物理防曬或者物化結合的防曬,也就是有白色效果或者潤色效果的防曬產品,就更應該注意皮膚是否清潔干凈,可以重點觀察鼻翼處是否還有白色或者膚色的產品殘留,如果有的話,建議下次還是多加一道卸妝的程序,不一定非要使用卸妝油,卸妝啫喱或者卸妝乳都可以。
碧柔卸妝凝露
如果覺得麻煩,也可以挑選那些卸妝清潔二合一的產品,例如一定含量葡糖苷表面活性劑為主的產品就有輕度的卸妝能力。

寶拉珍選大地之源潔面凝膠有卸妝效果的潔面凝膠

calm 鎮定皮膚
在接受了高能量的紫外線之后,尤其是在烈日下活動了持續數小時,防曬霜就算再強,也會有一些漏網之魚的紫外線對皮膚產生傷害,最常見的就是發紅,尤其是那些皮膚比較白皙的人,自身皮膚的黑色素較少,能產生的保護效應也少,對于高能量的UVB更敏感。
皮膚接受紫外線輻射后產生發紅的現象,用專業的詞匯來描述就叫做erythema,對防曬霜科技有一定了解的朋友肯定聽說過MED這個詞,其實就是minimal erythema dose的縮寫,這也是紫外線防護的終點,希望大家能記住,只要達到了皮膚產生紅斑的結果,說明這一次的紫外線防護失敗。
失敗的后果是什么呢?皮膚產生一些不可逆的損傷,嚴重的時候第二天無法消退甚至脫皮,輕的就算恢復,也會日積月累對皮膚產生傷害,干燥,皺紋,斑點,甚至增加將來皮膚癌的發生幾率(也無需太擔心因為亞洲人皮膚癌發病幾率很低)。唯一的好處,那就是身體合成了一些維生素D,如果裸露皮膚面積夠大的話,或許這些產生的維生素D量足夠用幾天了。
這個時候,應該盡快找到一個遮蔽的地方,停止繼續暴露在紫外線下,然后開始我們的鎮定程序。
如果家里有準備冰塊的話,冰敷是一種很有效的降溫鎮定手段,不過需要先把防曬產品清潔掉之后再開始,冰敷的時間無需太長,10-15分鐘即可,然后擦上溫和的保濕霜,這也就是最簡單的鎮定皮膚手段。

皮膚對紫外線比較敏感的同學們也可以常備一些專業的產品在家里以備不時之需,例如我自己備的就是下面幾類產品,冰鎮噴霧,燒燙傷的藥膏,保濕面膜,啫喱狀產品。
雅漾噴霧,冰鎮后使用效果更好。

biafine,比亞芬,法國最有名的燒燙傷藥膏,在國內皮膚科也有應用,主要成分是三乙醇胺/藻酸鈉,提升皮膚含水量,促進愈合,現在法國有新款biafine act配方升級效果更理想。

依泉保濕面膜,類似雅漾的舒活保濕面膜,質感更好。

kanebo twany jelly water,啫喱化妝水,冰涼的感受加持續保濕效果很適合曬后鎮定使用。

但是無論如何都應該用冰塊或者其他冰敷手段讓皮膚溫度降低到正常體溫以后再使用這些鎮定型的產品,因為很多鎮定產品封閉性比較強,擦上去以后皮膚更難散熱。
所以鎮定三部曲從先到后的次序應該就是降溫-保濕-鎮定皮膚的產品。
如果紅腫的外觀到第二天都不能恢復合并脫皮,腫痛等情況,說明就是比較嚴重的曬傷,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炎藥物和外用燒燙傷藥物才能促進皮膚恢復。
說到這里,PFRC防曬法則就已經全部介紹完,希望大家結合自己的情況,用類似的思路指導自己產品的搭配,起到更好的效果。
最后,歡迎我的公眾微信號,防曬策略測試系統已經升級到了1.0的版本,經過兩個星期的內測之后,我優化了問卷問題的選擇,提供了打底產品和防曬產品的具體建議,大家只需要記住六個問題的選項,按照xxxxxx的順序發送給我即可。

請掃下面的二維碼,或者在公眾微信號中搜索kenjijo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