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養老金稅收優惠方案定了,怎么買更劃算?
看過養老愿文章的人應該幾乎都知道什么是個人養老金了,那么今天就給大家講講,哪些人購買個人養老金產品能省更多個稅。
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賬戶制度,購買符合規定的產品就可以享受個人所得稅優惠。目前,什么是符合規定的產品還沒有公布,但肯定會包括養老理財、特定養老儲蓄、養老保險、養老目標基金這些。
如何享受個人所得稅優惠,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了一個大框架:對繳費者按每年12000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投資收益暫不征稅,領取收入的實際稅負由7.5%降為3%。
稅前扣除,就是納稅人每年都會用到的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等。目前專項扣除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
預計購買個人養老金也會成為專項附加扣除之一,上限1.2萬元,相當于每個月1000元。當然,具體額度還要看你用多少本金買了個人養老金產品,假如你每年只買了6000元,那只能稅前扣除6000元了。
實際上,最能影響你個稅的,還是領取收入實際稅負,因為我國個人所得稅實行階梯稅率,可以看看下表:

是否能看懂,養老愿簡單給你舉個例子。假如你每個月稅前收入為1萬元,公司會給你扣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這些,由于每個省市繳納基數和比例可能不同,假設扣完后是8000元,這部分還可以進行專項附加扣除,假如你有子女教育、住房貸款利息、贍養老人3項,那就每個月可以抵扣3000元了,這時候你就可以不納個人所得稅了(目前我國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免征點是5000元)。
但是假如你工資更高,比如1.5萬元,在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之后,每個月你就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了。這時候購買個人養老金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如果你購買了1.2萬元個人養老金產品,可以直接抵扣1.2萬元稅前收入,你就可以少繳個人所得稅了。
再假如你每個月工資高達3萬元,你要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會更多,超過的部分適用的稅率可能到10%,甚至20%。
當然,也不是每個人購買個人養老金產品后都能省個稅,因為你領取個人養老金時還要繳納3%的稅收,只是延遲繳納,而不是不納稅。
需要說明的,由于具體細則未發布,對于投資個人養老金產品產生的收益是否納稅暫時未知,長期投資積累的收益可能會高于本金,如果對收益納稅,就會導致稅收更多,因為購買其他金融產品是不納稅的。考慮到簡單的問題,暫時假設收益不納稅。
正是因為這3%,就能決定你購買個人養老金產品是否能省個稅,養老愿具體給大家講講。
第一種情況:假如你稅前收入扣減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后,每個月收入是5500元,你會怎么買個人養老金產品。最理想的方案應該是購買6000元的個人養老金產品,因為如果你購買1.2萬元的個人養老金產品,意味著你可以抵扣1.2萬元上限,那需要納稅的收入就降至4500元,4500元到5000元這500元本來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但是到領取時卻需要繳納了。
第二種情況:假如你稅前收入扣減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后,每個月收入是9000元,你會怎么買個人養老金產品。不用考慮,肯定是直接1.2萬元上限。同時需要告訴你的是,你這時候最劃算了,因為8000元(36000元/12月+5000元)到9000元這部分在沒有購買個人養老金產品前,你應該適用10%的個稅,買了之后你領取時只需要繳3%了。
同樣的道理,假如你稅前收入扣減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后,每個月收入是1.3萬元,你這時候更劃算。因為1.7萬元(144000元/12月+5000元)到1.8萬元這部分你應該適用20%的個稅,買了之后個人養老金產品后,你領取時只需要繳3%了。
簡單做個總結:能影響你應該購買多少金額個人養老金產品的是稅前收入扣減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后的收入,假如低于5000元,不應該購買;假如在5000元到6000元,多于5000元多少,就購買多少;假如高于6000元,直接封頂1.2萬元,在8000元到9000元、1.7萬元到1.8萬元這些零界點,你還可以偷著樂。
當然,上述只是理想情況,因為很多人每個月的工資是浮動的,同時在辦理年度匯算清繳時也有很多人是用年度收入而非每個月收入來進行,這些情況會更復雜。
能省多少錢?有機構測算,假設城鎮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106837元,若以每年12000元的最高限額參與個人養老金繳費,則全年納稅額為404元,可享受稅收優惠額為360元,僅占當年總收入的0.3%,實際稅前扣除的額度相對有限。看,最多360元,對很多納稅人來說就是一頓飯錢。工作本來就挺累,何必再累上加累。
養老愿想說,買個人養老金不是為了省稅,而是提前為自己的養老生活再添加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