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性價比高的筆記本電腦值得推薦?
既然你沒有給出你具體的預算,那我就把從3000元到一萬+的價格區間內的優秀筆記本一一盤點一遍吧。
這篇回答我寫了整整四萬多字,列了一個內容列表:
預算和需求購買渠道筆記本配置的基本知識輕薄型筆記本排行榜高性能筆記本排行榜這篇文章我每個月都回來更新一次,我建議你可以在評論區留言,這樣我每次更新就能提醒到你了。
本次更新時間為:2022年3月31日
1·預算和需求
首先,你在買筆記本之前,需要考慮兩個關鍵問題:預算和需求
預算
預算很好理解,即你有多少錢來買筆記本。一般來說,我把筆記本預算分為以下幾個檔:
5000元以下:這個檔位電子垃圾層出不窮,輕薄本還有一些不錯的,高性能筆記本/游戲本大部分都有或輕或重的缺陷,例如瞎眼屏幕,垃圾散熱等等。一般來說如果你對性能需求不大,僅僅是看看視頻,上上網,聊個微信qq炒個股票的話,這個檔位的大部分機型足夠滿足你需求了。但是如果你要一款高性能筆記本,用來打游戲/跑CAD/視頻剪輯渲染的話,建議加錢

5000元-8000元:這個價位神機輩出,不管是高性能筆記本還是輕薄本,都有各方面均衡的產品,這也是絕大部分人的預算區間,同時也是各大品牌的走量機型的主要區間。因此這一區間我也會盡量多介紹一些。
8000元-15000元:各家品牌炫技機型的集中價位區間之一,這一價位普遍是各家品牌的中高端產品線,不管是配置還是散熱均屬于不錯。
15000元以上:旗艦機價位區間,凡人錢包無力支撐的價格,我聞到了土豪的味道。

需求
以我過去推薦筆記本的經驗來看,絕大部分人的需求可以分成兩類:
一類是性能需求,即要求筆記本有盡可能強大的性能,不管是處理器性能還是顯卡性能的需求,都屬于性能需求。一般來說買筆記本都是為了游戲,制圖,3D渲染,剪輯視頻等等需求。同樣,對應這種需求的筆記本普遍為了性能犧牲了便攜性,重量可觀,習武之人必備。
這種類型的筆記本我稱之為高性能筆記本
二類是便攜需求,要求筆記本在能完成基本任務的前提下盡可能做到便攜。適合需要經常出差的辦公黨,泡圖書館的學霸,體力不足的嬌軟萌妹。對應這種需求的筆記本往往重量控制都比較優秀,但是同樣為了續航和輕量化,不會配備高性能的CPU和GPU,而是使用低壓處理器這種省電的配置。不過性能方面你大可以放心,常規的word,PPT,看視頻,上網,聊qq微信等都能滿足。
這種類型的筆記本我稱之為輕薄型筆記本
注意,這二者是不可調和的矛盾性需求,即追求性能就不要考慮輕薄,追求輕薄就別考慮性能。因為性能起來了,發熱量必然大,就必須配備多個散熱風扇和銅管來進行散熱,帶來重量上的增加。當然市面上也有輕薄+高性能的筆記本,例如雷蛇靈刃系列,但是普遍鐵板煎熊掌,表面溫度熱的一批,使用體驗比較糟糕一些。同時價格也貴出天際,例如剛才說到的雷蛇零刃,其15寸獨顯機型一萬五開外。
這里,可能有很多學生黨要問了:我既要玩大型3A游戲,又想經常帶去圖書館自習,我應該怎么選呢?
個人建議,優先選擇高性能筆記本。雖然高性能筆記本動輒2Kg-3Kg的重量,但是對于絕大部分人并不是一個不可以接受的重量,短途負重(10分種內)不會是太大的負擔。
另外,對于有專業性需求的,例如環藝,計算機,動畫,視頻剪輯等專業或者領域(需要使用AE,3DMax,MAYA,CAD等等),你們沒得選,一定要上高性能筆記本(工作站)。畢竟筆記本是你們吃飯的家伙,如果連個作業or項目都做不了,這筆記本基本就白買了。
2·購買渠道:
購買渠道的話,業內公認首推京東,其次天貓or蘇寧,最后淘寶。京東最大的優勢就是售后,不管你在中國哪個角落都可以使用京東的送修通道。對于聯想戴爾這些品牌而言還好說一點,基本二三線城市都有售后點,小米華為機械革命等品牌全國售后網點很少,走京東的送修更方便一些;如果是天貓蘇寧購買的話需要聯系當地品牌官方實體維修點來售后,一旦新買的機子出了問題需要找當地的維修點出具報告才能退換,相對而言麻煩一些。
至于實體店,奸商兇猛,我就不多說了,知乎很多對實體店的血淚控訴,搜一下就能看到了。9012年了沒有必要去實體店買筆記本了。
3·筆記本配置的基本知識
CPU
CPU是筆記本核心部分,CPU的強弱決定了你網站和軟件的打開速度,程序編譯速度,文件解壓壓縮速度和非線編視頻剪輯渲染速度等等。
目前你能買到的CPU品牌只有兩個:英特爾和AMD。
主流為牙膏廠英特爾和農企AMD,最近兩年牙膏廠性能已經被AMD吊起來錘了,不過在2022年英特爾老虎發威,一腳踩爆牙膏,采用10納米制成的12代酷睿性能提升很大,因此今年這兩家的對抗很有看點。
另外,賽揚處理器和奔騰處理器,性能太弱,不建議選購!
這里列一下兩家的產品線的高低排列,單看前綴就可以大概判定一款CPU的性能強弱了:
英特爾:酷睿i3(低端產品)酷睿i5(中端產品)酷睿i7(高端產品)酷睿i9(頂級產品)
AMD:R3(低端產品)R5(高端產品)R7(高端產品)
注意!這里的低中高僅僅是性能劃分,而不是產品線劃分,因為按照產品線劃分根本沒法比。比如10代酷睿i7在英特爾產品線里屬于頂級旗艦處理器,但是其大部分型號的性能被AMD 5代銳龍中端產品R5錘到生活不能自理。
另外,細心的小伙伴估計都會發現,處理器后綴都有一些差異,例如i7-12800H,i7-1280P。
其實這里不同的后綴代表了針對不同的細分消費市場,這里給大家簡單盤點一波。
英特爾這邊,后綴分為 H、P、U 三類。
H 系列是以前 H45 標壓處理器的傳承者,主打就是高性能,極限性能釋放能夠達到 115W。配備這一系列的處理器的筆記本大多傻大黑粗,但是性能也更強。這一系列我建議游戲黨、設計黨(PR視頻剪輯,3D Max建模、AE、Maya動畫等)選購。
P 系列則是 H35 的傳承者,主打較高 CPU 性能釋放+低功耗長續航。標準 TDP僅28W ,但是最高極限能到 64W 的功耗釋放。這對于一些既有便攜需求又有性能需求的人群非常適合,比如設計師、程序員等。
U 系列則是原先的低壓 U,分為 15W 和 9W 兩個版本,主打超長續航+最低發熱量,一般都裝在輕薄本中,適合有便攜性需求,同時沒有性能要求的用戶,例如出差黨,教師,只使用Office辦公的白領等等。

這一代英特爾酷睿系列引入了大小核的設計。大核( P 核)性能強,支持超線程技術;而小核( E 核)性能弱,不支持超線程,但是功耗更低,用于保障筆記本低負載下的續航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英特爾大小核心的設計暴露了一些問題,例如CPU故障率增加,部分專業軟件卡死等等,我個人并不喜歡這個設計。
12代酷睿的各型號規格也更加復雜了。例如i5就有8核12線程(4大核心+4小核心)和12核16線程(4大核心+8小核心)兩種規格。
具體的各個型號大小核心數據可以保存下面這張圖查看:

而AMD這邊就簡單很多了,分為低壓U、標壓H,以及標壓長續航的HS三類。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AMD的低壓U實際就是標壓H降頻而來,內核架構完全相同,并不會向英特爾那樣采用不同內核設計,因此AMD的低壓U在強行拉高功耗后,理論性能和H系列的CPU沒有區別。
相較于上一代銳龍5系列,銳龍6系列單核性能提升了10%,多核性能則提升了30%,性能提升極其巨大,因此2022年不建議購買上一代的銳龍5系列處理器機型了。

至于買哪個?我個人建議,如果你對性能有要求,那么上英特爾酷睿,標壓處理器方面這一代英特爾反殺AMD了,定位中端的i5-12600H能夠對抗銳龍頂級旗艦R9 6980HX了。
這里給一個大致的性能參考:
I9-12900H(K)>I7 12800H>I7 12700H>I5 12600H>I5 12500H≥I7 12650H≥R9-6980HX>R7-6800H>I5-12450H>R5-6600H
AMD這邊雖然性能被壓了一頭,但也不是不能用,如果i5-12600H的機型售價和R9 6980HX差不多,那選哪個都可以。
另外一個需要注意的是,本世代的英特爾處理器最大功耗大大增高,最高能達到105W,而AMD這邊則是65W的最大功耗。
一個很容易被小白忽視的一點就是,由于12代英特爾本身功耗太大,很多筆記本模具壓不住散熱,導致降頻、撞溫度墻等問題,因此實際并不能發揮出CPU本身最強的性能。
一般來說,如果一款機型散熱好,推薦購買英特爾版本;如果散熱差,推薦購買AMD版本。
當然,我會在后面的機型推薦里,著重說明哪些機型存在性能無法完全釋放的問題。
不過在低壓U領域,AMD依然可以對英特爾構成性能優勢,續航方面也不落下風,因此經常帶著筆記本移動,有購買輕薄本需求的小伙伴,推薦購買AMD。
內存
內存決定了你電腦的多開能力,比如你一個Chrome瀏覽器在4G內存和8G內存下能同時開啟的頁面數量是不一樣的。
一些老電腦,有的時候開QQ和網頁瀏覽器會卡頓,最大的可能就是內存容量不足(也有可能是多核數量不足、硬盤讀寫速度過低等等)
你只要知道,對于絕大部分應用軟件而言,內存這東西越大越好。
2022年的今天必須8G起步,因為光操作系統win10就能吃掉3.4G左右的內存。這玩意32G我都不嫌多。
不過對于游戲黨而言,筆記本內存的一個參數還需要著重考慮,那就是頻率。
實際過往大家根本不關注內存頻率,2666和3000一樣用,對絕大部分軟件基本不會造成體驗差異。
但是這幾年在線多人大型游戲越來越火,尤其是支持幾十人上百人同步對戰的游戲,例如吃雞、戰地2042,、永劫無間等,一張地圖里能擠入上百人同時對抗,這就對內存頻率有要求了。
這里引用一個數據,是貼吧用戶@斷浪 在臺式機下,其他配置不動,僅通過調整不同內存以及頻率測試《永劫無間》幀數的記錄:
國產酷獸內存,頻率2666c20默認:永劫天人城最低不到50幀;開啟xmp,頻率3200:天人城最低75幀左右;換裝英睿達3600,開啟xmp:天人城最低90幀;內存超頻,加了電壓把頻率直接拉到4000:天人城最低110幀;換了主板,直接上DDR5內存,頻率超到6600:天人城最低為130幀。
從這個測試結果上可以看出,內存頻率越高,在團戰時最低幀數越高,所以有的時候你震刀失誤不一定是因為你菜,而是你內存頻率不夠!

由于絕大部分筆記本由于供電和主板上的限制,均不支持超頻,僅有神舟z9、藍天模具pb50之類的怪胎才提供超頻,因此筆記本默頻就很重要了。
對于游戲玩家,我這里建議優先上高頻內存條的本子。
沒有游戲需求的,不必考慮高頻內存,優先考慮內存大小。
另外,想買輕薄本的同學請注意:大部分輕薄本,內存是焊死在主板上的,無法更換和添加!
因此如果要買輕薄本的話,還是一步到位大內存吧。
高性能筆記本內存容量推薦:16G起步,32G夠用
輕薄型筆記本內存容量推薦:16G夠用,看需求和錢包豐盈程度是否選購32G
硬盤
硬盤的容量決定了你能存多少文件,硬盤的協議和接口決定了你讀寫文件,打開軟件和進入游戲的速度。
目前硬盤有兩種規格:機械硬盤(HDD)和固態硬盤(SSD)
機械硬盤主流有5400轉和7200轉,不管哪種都夠慢的。。。。
固態硬盤的分類就多了:
按照接口分的話,有SATA,mSATA,M.2,SATA Express, PCI-E以及U.2;
按照協議分的話,有SATA協議和NVME協議
按照顆粒類型分的話,有SLC,MLC,TLC,QLC四種。
有朋友可能要說,哇這么多分類,不知道怎么挑怎么辦啊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一般筆記本廠商都是大批量采購某一品牌某一型號的硬盤,這樣能夠壓縮成本。因此你沒得選2333
廠商給你啥,你就用啥吧,只要記住,固態硬盤比機械硬盤好得多就行了。現在,優先選購配備大容量SSD的機型。
當然,也可以日后加裝。
高性能筆記本推薦SSD:Nvme協議MLC或者TLC顆粒,256G以上。
輕薄型筆記本推薦SSD:啥都行,有就可以了。容量看個人需求和荷包豐盈程度決斷
顯卡
這一段,如果你不玩游戲或者沒有圖形性能需求(AE,3DMax,MAYA,CAD等等),那么沒必要看,買個配集顯或者MX450的本子就可以了。
其實說筆記本顯卡是不準確的,應該叫顯示芯片。臺式機那個才叫顯卡,只不過大家都說習慣了,懶得改了。
移動端顯卡(筆記本顯示芯片)也是主要有兩個品牌:Nvida,俗稱N卡,和ATI,俗稱A卡
原先網上有說法,什么A卡色彩好,N卡速度快啥的,作為一個修電腦的業余老師傅,本人表示:都雞兒瞎扯。論色彩,二者都一樣,僅僅是游戲驅動支援方面的差異。一般來說現在大型游戲都優先對N卡優化適配,A卡會稍晚一些,畢竟N卡市場占有率高于A卡。但是也不一定,ATI也和很多游戲公司搞PY交易(送錢送技術),有的游戲反而會優先給A卡適配。
雖然在桌面端(臺式機)N卡和A卡互有勝負,N卡性能強,A卡性價比高。但是筆記本顯卡主流還是N卡,A卡很少見。
N卡同樣有幾個系列:
GTX系列:高性能游戲顯示芯片,主要是給游戲玩家準備的。2022年已經很少見了,比較常見的也就GTX1650了,大多是聯想的本子配備的。
RTX系列,N卡旗艦系列,相較于GTX系列增加了光追技術支持,同時性能和規格也要強于GTX系列,例如N卡旗艦RTX3080,次旗艦RTX3070均為RTX系列。
MX系列:低功耗顯示芯片,一般用于輕薄本,發熱量較低,同時由于功耗較低,延長了筆記本的續航。MX系列僅有M450值得購買,其他都是性能比集顯還弱雞的雞肋。MX450已經足夠玩CSGO和LOL這一類低性能需求的游戲了。
另外,部分N卡后綴有一個MAX-Q的標志(有的寫作MAQ),你可以看作是該顯卡的低功耗版本,而標注MAX-P則是該顯卡的完全版(啥都不標的一般都是MAX-P)。例如RTX3060就有80W、90W、115W三種不同的功耗,功耗越大,性能越強,發熱量也就越大,對模具的要求也就越高。由于超高功耗必須搭配更強的散熱系統,而更強的散熱必然導致成本升高,售價升高,因此目前來看大部分廠商均不愿意采用高功耗版本的GPU。
往年我還會批評一下這種情況:
舉個簡單點的例子:微星旗艦筆記本GS75配備的是RTX2080 Max-Q 80W版,次旗艦筆記本GE75配備的是RTX2070,二者差價9000元,但是在顯卡上的差距呢?
今年我已經懶得說了,已經成了大勢所趨了,諸位筆記本廠商在降本增效的路上越走越遠。我能做到的只有給大家標注出功耗來,盡量給大家挑出同價位性能最強的本子。
另外,今年上半年會出現20系顯卡和30系顯卡同臺競技的場面,畢竟老黃的顯卡庫存還沒消耗完。如果價位相同還是推薦購買30系顯卡,因為性能提升太大了,甜品級RTX3060 105W版性能略勝上一代次旗艦RTX 2070 Super 110W版

上一張顯卡天梯圖吧,方便大家查看,注意,寫著桌面版的是臺式機顯卡,和筆記本端的移動版不能同日而語:

簡單點評一下常見的筆記本顯卡芯片:
RTX2050/MX550/MX570
常見于5000元以下價位筆記本中,可以中低特效運行2021年的常見網游,例如LOL,CSGO高特效足夠穩定60幀。
如果有視頻剪輯,渲染方面的需求,建議選擇RTX2050,可以提供CUDA加速,減少渲染時間。
MX550屬于智商檢測卡,不建議選購,性能連AMD的RDNA2集顯都打不過。
這幾個顯卡都指望玩大型3A,
RTX3050/RTX3050TI
常見于5000-7000價位游戲本,雖然是入門級RTX顯卡,但是仍然性價比較高。可中特效60幀運行目前的3A大作。LOL,CSGO最高特效可穩定100幀以上,吃雞中高特效可穩定60幀。
RTX3060/3070
常見于7000-15000價位,3060足夠中高特效運行目前3A大作,3070滿血版足夠最高特效60幀運行今年的3A大作,已經沒有電競游戲能夠限制住這幾款顯卡了。可以考慮上240Hz刷新率的電競屏幕了,完全帶的動了。
RTX3080
常見于各種帶有奢侈品屬性的筆記本中,價格突破天際,土豪之選。性能怪物,足夠秒殺90%的臺式機顯卡了。已經沒有幾個游戲能阻止3080開最高特效了。

屏幕
目前筆記本屏幕主流材料有三種:IPS,VA,TN
IPS就是俗稱的硬屏,蘋果手機4系列就是用的這種屏幕,優勢是可視角度好,色彩飽滿;缺陷是延遲高,響應慢。
TN就是俗稱的軟屏,優點是,響應時間極快,延遲低;缺陷是可視角度不佳,屏幕發白。
VA:優勢是對比度高,缺陷是延遲高。
屏幕材料的話前兩者都不錯。各有各的優缺點
另外,屏幕色域方面也有各種評價表準,例如sRGB,NTSC,adobeRGB等等。
絕大部分筆記本屏幕都是45% NTSC,也就是所謂的瞎眼屏。這種屏幕沒啥好說的,降低成本的存在。
少部分宣稱72% NTSC,這個需要分開來看了,有的sRGB偏離嚴重,也不算是好屏幕。
但凡是宣稱sRGB大于95%的,屏幕素質都算不錯了。
列一個簡單的對比方式
adobeRGB≈100%強于sRGB≈100%強于NTSC≥72 and sRGB≥90%強于NTSC=45%
當然,這些數據廠商都不會給你,廠商只會宣傳對其有利的數據。因此你需要谷歌一下你心儀的筆記本的民間測評報告。
對于擼圖黨(環藝,動畫,藝術設計等)對色彩的要求比較高,建議選擇sRGB或者adobe RGB接近100%的屏幕,越接近100%,屏幕色彩就和真實世界的色彩越靠近。注意,是接近100%而不是超過100%,超過色彩一樣會失真。
另外針對這幾年流行的高刷新率屏幕做個簡單介紹:
高刷新屏幕主要就是屏幕的刷新率更高(廢話)目前8000元以內主流的高刷屏是144hz的,8000元以上就能看到240hz的。如果你玩FPS游戲(吃雞,戰地,彩虹六號等),有多高上多高,沒毛病老鐵。
高刷新率的作用我不用太多文字來說明,放個視頻大家就明白了:
這個是英偉達官方介紹高刷新屏幕在彩虹六號中的影響,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來,使用高刷屏時玩家拉槍掉幀更少,陰影對玩家的影響更低,最關鍵的是:你能提前約零點幾秒發現你的敵人,對槍的時候這一點有多巨大的優勢不需要我多說了。
另外需要強調的一點,高刷屏只對游戲有較大的影響,如果你不玩游戲,買個高性能筆記本只是為了擼圖剪片子,那沒必要上高刷,買個sRGB接近100%的就可以了
好了,接下來推薦一些筆記本吧!我會盡可能的用比較淺顯的語言來寫,方便小白理解。
一般來說,筆記本分為三種:游戲本,輕薄本,全能本。不過今天我準備用之前提到的需求來劃分,即高性能筆記本和輕薄型筆記本。這種分類比較簡潔明了,適合小白.
同時我會在各個價位內進行一個排名,排名是由我主觀判斷性價比并進行排名的。和性能,價格無關,和性價比相關
我放的鏈接全部都是京東品牌方旗艦店,主要是考慮看這篇文章的小白比較多,旗艦店基本沒有撕逼,售后保障更好,而且京東自有的售后物流體系算是全中國最強了。出了啥問題直接報修,京東的物流人員會上門收機子給你寄回廠家維護。在天貓蘇寧購買是沒有這些服務的。
但是京東的旗艦店往往價格也會比第三方貴一兩百塊錢,如何取舍就看你自己了。
輕薄型筆記本推薦:
首先是5000元以內價位
Redmibook Pro 15
滿足需求:移動需求(重量輕),日常使用(微信聊天,上網看視頻,炒股,word,PPT)PS,計算機編程
簡評:i5-1135G7+16G+512G+集成顯卡+3.2K全面屏,性能是拉跨的,不能怪小米,只能說英特爾爛泥扶不上墻。
最大賣點就是這塊15.6英寸全貼合鏡面屏,16:10 比例,3200x2000分辨率,300nit 亮度,100% sRGB 色域,刷新率達到90Hz。
同時帶一個雷電接口和倆USB-C接口,重量1.5KG,整體不出彩,但是也算中游偏上水準。
MiBoy可以上,實在買不到筆記本的可以上,這貨真不太可能斷貨。
宏碁非凡S3
滿足需求:移動需求(重量輕),日常使用(微信聊天,上網看視頻,炒股,word,PPT)PS,計算機編程
簡評:史上最廉價英特爾EVO認證筆記本。通過EVO認證的本子大多適合商務人士,例如續航更強,更輕薄,啟動速度更快等等。
榮耀 MagicBook X 14
滿足需求:移動需求(重量輕),日常使用(微信聊天,上網看視頻,炒股,word,PPT)PS。
兩年前3000-4000元檔還是有很多有競爭力的產品的,華為小米在這個價位殺的血肉橫飛的···不過自從華為被制裁后就退出了這個價位的市場,小米估計也沒賺到什么錢,這一價位也放棄了。
華為干兒子榮耀把MagicBook產品線拿走了,好歹血脈還沒有斷。
如果你預算就不到4000,那就上MagicBook X 14吧!勉強能用的低端貨十代i3,8G的低頻內存,瞎眼屏幕,渾身上下都透著一股窮酸味道。
但是,這機子也有幾個亮點:全金屬機身,散熱控制良好,標配PD充電...
3400就能入手你還要奢望什么自行車呢?
京東京造 JDBook
滿足需求:移動需求(重量輕),日常使用(微信聊天,上網看視頻,炒股,word,PPT)PS。
同樣是屬于廉價輕薄本,比榮耀MagicBook X 14還要便宜,2899就能買到i3-1115G4+8G+256G 固態硬盤。
雖然比MagicBook X 14同配置下更便宜,但是貨源確更充足,也是離譜...另外一個重大優勢就是售后不錯,兩年內不限次數上門服務,適合小白。
這種廉價輕薄本,就不要追求什么高色域屏幕,PD充電啥的了,2900元的價格你要求還那么多就不合適了。
聯想小新Pro 16、小新Air14Plus
簡評;著名斷貨王,甚至在部分第三方商家那里還要加價······無他,5000以內堪稱最強配置:R5-5600U/R7 5800H+16G內存+512G SSD(三星PM981a)+窄邊框全面屏+100%RGB,2.2K 16:10 屏、DC調光屏幕+12小時續航
光這塊屏幕應該就是5000以內最強屏幕之一,不僅是窄邊框,屏幕素質完全都可以勝任制圖的重任。
因為同屬小新系列,所以就一塊說了。
小新Pro16有三個版本:銳龍核顯版、銳龍獨顯版、酷睿版。
英特爾今年全面拉跨,所以酷睿全系列我都不推薦。
銳龍核顯版配的是銳龍標壓R7 5800H+核顯+2K屏,相較于獨顯版還少了一個120Hz高刷屏。推薦一切不需要圖形性能的朋友,比如日常辦公,炒股啥的。
比如你有編程需求,那你選這個機子我覺得就很好,這個價位最強處理器+最強屏幕。
但是你要是個動畫or環藝之類的專業,這個沒獨顯的機子注定沒法跑MAYA,AE之類的3D制圖動畫軟件,千萬別買。
銳龍獨顯版配的是R7-5800H 和GTX1650顯卡,還比集顯版多了一個120Hz高刷屏。
頂級處理器配中下游顯卡,適合網游黨和輕度制圖,視頻剪輯等需求。MAYA,AE也能跑起來了,只不過由于1650性能畢竟只是中低端,跑大型3D渲染類軟件效率還是低一點。
6000元以內萬金油,如果不知道買啥就買這個,基本沒有跑不起來的軟件。
屏幕色彩素質依然極強。
上面這兩款機型最大的缺陷就是,重量達到了1.9KG,已經和輕薄游戲本差不多沉了。
想要輕便一點的?看一下聯想小新Air14Plus
配的是R5 5600U+MX 450 的高性價比組合,同時小新Pro16上那塊 2.2K 16:10 的高素質屏也沒有缺席,重量1.4KG
MX450雖然性能拉跨,但是跑跑視頻剪輯渲染啥的沒問題,PS,CAD也都能抗住。當然打大型游戲就別看了,真心不夠用。
當然,以上推薦的三款小新都屬于虛空神機,黃牛大把囤貨,想買到需要點運氣。
5000-8000元檔
惠普 ProBook 635 Aero
滿足需求:移動需求(重量輕)日常使用(微信聊天,上網看視頻,炒股,word,PPT)PS,視頻剪輯,計算機編程
這機子剛出來的時候把我驚了一下。
ProBook 635 Aero可以換內存,這個其實還好,HP家的獨門絕技,哪怕低端輕薄本也不是焊死內存在主板上。比較神奇的是它既做到了可換內存又做到了1.06kg的重量+17.9mm的輕薄度,在工程學上這個難度真的相當高,HP的設計師真的有兩把刷子。
優點已經說了倆了,再說點其他的:通過了19項MIL-STD-810H軍標測試,耐操科技樹點滿;PCmark10續航測試成績為17小時30分鐘,續航無敵。
如果你手持6000塊錢,想買一臺這個價位最輕薄/續航最強/質量可靠的本子,那就是惠普 ProBook 635 Aero
當然,缺陷也有:雖然支持PD充電,但是自帶的DC充電器又大又丑又重,建議扔了,買個口紅充電器,一百多塊搞定了。
聯想 YOGA Duet 2021
6499元,你能拿到i5-1135G7+16GB+512G ssd,似乎性價比不咋地?但是它給你配了一塊素質相當不錯的屏幕: 100%sRGB色域,IPS觸屏,還自帶一根4096級壓感筆!
另外,這是一個二合一筆記本,拆掉鍵盤就能當平板用,合上鍵盤還能打字,處理文字工作等。
可以看作是國產版的Surface 。推薦需要手繪又不想花一萬買Surface的朋友選購。
另外重量控制的也可以,含鍵盤重 1.18kg,拆掉鍵盤大約1KG
ThinkPad X13 2021
ThinkPad X系列一直都是小尺寸輕薄本中的典范,最神的就是鍵盤,即使尺寸壓制到20mm的輕薄程度,鍵盤手感依然非常棒。這是其他輕薄本沒有的巨大優勢,非常適合需要經常出差的文字工作者。
作為商務本,接口方面也足夠商務:兩個雷電4,HDMI2.0、USB3.2 Gen1 Type-A、3.5mm耳麥接口,機身右側有USB3.2 Gen1 Type-A接口,機身后部還有一個SIM卡槽。
另外,這貨還支持4G移動網絡,聯想贈送了24個月流量。
缺點就是親膚材質的機身。這種材質摸起來手感非常好,但是非常容易變得油乎乎的,需要經常打理。
這機子一般價格在8000元左右,不過雙十一期間價格掉到6999,非常值得出手!
8000 元以上
這個段位基本就是土豪世界了,買的大多是一個B格了。我也不做太過詳細的點評了,挑幾個銷量比較大的說一下:
MacBook Air(M1)
滿足需求:輕薄移動,裝逼。
原本以為10月的發布會會有M2版的MBA,結果蘋果就只發布了M1 Pro/Max的MBP,MBA產品線并沒有更新。
其實本來不想寫這一代MBA的,但是蘋果筆記本問的人肯定多,所以我還是有必要提一下。主要問題就是換用ARM架構的M1處理器后,兼容性出了一些問題,剛開始時PS之類的軟件都會閃退,不過現在Adobe已經開始逐漸替換成原生支持M1的軟件了,其他軟件商也在跟進,兼容性問題在很多生產力軟件上已經得到解決了。
不過,支持M系列處理器的軟件依然太少,游戲更是沒幾個,你要先查一下你常用的軟件是否原生支持M系類處理器。
另外,不能裝Windows!不能裝Windows!不能裝Windows!因為win是基于X86架構的操作系統,想用新MBA那就老老實實學習Mac OS如何使用吧!
這一帶MacBook Air 放棄了英特爾X86架構處理器,改成了自研的Arm處理器M1,性能極強的同時還能做到省電,續航很輕松就達到了10小時以上。
噪音也完全沒有,因為就沒散熱風扇hhh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蘋果的原色屏幕,所見即所得,打印出來東西和屏幕顏色完全一致。
推薦16G內存版,8G內存不夠用,因為Mac OS系統就要占掉6G內存了
當然,你如果想要能裝Win的MacBook,推薦你看看老款使用英特爾處理器的版本:
ThinkPad X1 Titanium
TP家頂級產品,鈦金屬外殼獨此一家,支持5G網絡、360°翻轉觸屏、配手寫筆,3年保修+1年上門維護。
價格離譜,16999元,性能上和六七千的輕薄本拉不出差距來,適合送禮或者完全不在乎性價比的朋友選購。
同樣是老牌經典,性價比幾乎沒有,但是顏值也是真的好看。屏幕素質吊炸天,做工也很棒。唯一缺陷就是接口數量太少了
LG Gram 15
極致輕薄,15寸版重量只有1.1kg,14寸只有0.9kg,續航卻可以達到15個小時。鋁鎂合金機身,軍工級別做工,被汽車壓了也就外殼有點損傷。缺陷就是LG的維修點幾乎沒有,務必在京東購買,這樣還可以享受京東的送修服務。
高性能筆記本推薦:
5000元以下:
恕我直言,5000元以內的高性能筆記本基本都有嚴重缺陷,要么散熱拉跨,要么屏幕瞎眼,要么設計腦殘。換句話說你能買到的5000元以內的高性能本都是殘疾本子。想要買到各方面都均衡的筆記本?

由于知乎的問題,超過2萬字就會出現排版錯誤,因此剩下部分請到我專欄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