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能買到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買禮物 > 正文

買禮物

給孩子買保險的慘痛經歷說多了都是淚

nalinengmaidao2023-05-10買禮物271
原標題:給孩子買保險的慘痛經歷說多了都是淚全文過萬字純手打啊,各位收藏的寶媽能不能稍微支持下,頂個帖?

原標題:給孩子買保險的慘痛經歷 說多了都是淚

全文過萬字純手打啊,各位收藏的寶媽能不能稍微支持下,頂個帖?

首先要說明的是,我既不是保險從業員,也不是保險經紀,我只是一個想為自己寶寶買一份合適保險而研究了好幾個月保險合同的父母,所以,我現在說的一切也許不夠專業,但依然會比一些人要來的客觀~

怎么樣挑選一份自己合適的保險?首先要明確自己的需求和目的:你為了什么才去購買這份保險? 是購買一份保障? 是作出一項投資? 是實施一次避稅? 需求和目的決定你選擇的傾向,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保險的真正意義應該在于其保障功能,其他一切都是附屬,這也是我之后為寶寶挑選保險時的宗旨。 我想這里大部分的寶媽都不會認為保險會比基金、股票、黃金、樓市這些更有投資價值,而且保險的設立的根本目的也不是為了做理財投資的,因此,如果要投資的話,我想會有很多回報率更高更理想的途徑。 至于避稅,那是有錢人需要考慮的事情,嗯,好吧,其實不是這么有錢的人也可能需要考慮,但我不認為用保險來避稅是一個最佳的途徑。 如果大家都認同,保險的根本意義在于其保障功能的話,我這里就有幾點經驗需要和大家分享了:

如果你需要的是盡可能高的保障,不要以萬能險或者分紅險作為自己的第一選擇。 中國人有很嚴重的積谷防饑的思想,所以中國才成為了世界第一儲蓄大國,萬能險和分紅險實際上都是一種變相的儲蓄險,儲蓄險顧名思義,實際上是一種理財行為,并不以保障為保險設計的第一要素,但儲蓄險在我國特別受歡迎(不得不說,我以前也非常傾向于選擇儲蓄險),因為儲蓄險帶有分紅或者返還功能,在保險到期后,會返還所有本金甚至額外分紅,于是給人一種印象:這就等于存一筆錢在銀行,還能額外獲得一份保障功能~ 其實,這個印象并沒有錯,但錯就錯在弄錯了你購買保險的目的,回到我們之前提的問題,你到底需要的是一份投資還是一份保障?儲蓄險因為其杠桿效應,投入到風險保障中的保費一般很小,呃,說得太專業了,其實就是,為了保證最后能夠有足夠的本金返還給你,保險公司要確保自身的盈利,能夠分配用于保障的費用只占你投入的錢很小一部分~

舉個例子,譬如現在很熱門的某某星,實際上就是一款萬能險,在一份保單里同時提供了教育金儲蓄、重大疾病保障、意外醫療、住院津貼,還帶有分紅,貌似一攬子解決了很多問題,事實上,如果認真的研究這份保險的保險合同,你會發現很多問題~ 首先是保障額度的問題,基準狀態下,它只能提供最高不到10W的保障額度,注意,這里是共用額度的,先不說其他,光是重大疾病,各位寶媽認為10W有意義嗎?一個白血病的初期手術就需要耗掉10-20W,如果是其他重大疾病,30W基本像玩似的~更不要說共用額度,什么是共用額度呢?譬如你使用了意外醫療的保障,這樣實際上重疾就沒有10W,而要扣除已經理賠的意外醫療部分,這就是共用額度~

另外,注意合同條款,如果賠付了重大疾病之后,一旦重疾賠付已經消耗掉所有的合同保障額度(就是主合同的保額),那么合同將自動終止,如果沒賠付完主合同的保障額度,那么扣減掉重疾的保障額度之后繼續復利~(這里假設主合同高于10W而重疾是10W) 這有什么問題呢?也就是說,一旦在投保過程中出現任何的賠付情況,譬如重疾,譬如意外醫療等等,那么,你最初設計的教育金返還就會受到影響,根本無法達到原來的預期~ 說白了,分紅險和萬能險產品,實際上等于是一塊大蛋糕,你中途如果拿出了一塊,這蛋糕就不再完整,雖然最初保險經紀對你描繪了一個很大的蛋糕,譬如重疾可以保多少,意外醫療可以保多少,教育金返還又有多少,但實際上他們都沒有和你說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這里每一項都是相關聯的,所有承諾的額度都是以單項為準,一旦出現多項理賠,則無法達到預期目標~

其實萬能險就像去超市購買文具套裝一樣,看上去貌似什么都有了,但實際上,用起來那一樣都不是自己最順手最喜歡的~ 如果你只是想隨便買套文具將就用用,那這樣的文具套裝還是符合需求的,但如果你對文具本身有一定的要求的話,那這樣的文具套裝純粹就是浪費錢罷了~ 而萬能險就是這樣一個產品~(當然也不排除某些人正好就喜歡這套裝里的東西)

那么萬能險、分紅險這類儲蓄型保險的意義在什么地方呢?沒錯,就是理財,這里說的理財不是指投資理財,而是充當一個強制儲蓄的角色,還有教育金的角色,特別是教育金,正是這類產品的強項~ 還是用以上的例子,如果各位寶媽完全不考慮某某星其他的附加保障,純粹把它看作是給寶寶日后一份教育金保險的話,那這個產品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產品了,因為在實現教育金保障的同時,它還附帶了其他的保險內容(譬如重疾或意外醫療)~所以明確自己的購買目的很重要~ 要是你想購買一份重疾保險,那很明顯某某星并不是一項很理想的產品了(譬如賠付額度不足,譬如重疾賠付會影響教育金返還之類) 我會建議各位寶媽如果不是隨便應付的買一份保險就算了,而是想認真的為寶寶的將來做一份保障規劃的話,最好還是購買獨立的保險產品~ 任何一份捆綁型的產品(即同時兼顧重疾、意外醫療、教育金、身故險等等),必然存在某一項理賠影響另一項的情況,這完全是無法避免的,如果要提供一份完整的保障,就必須先問問自己希望為寶寶的未來提供什么樣的保障~

還是舉個例子吧~ 如果你想為寶寶未來的重疾提供保障,并且希望日后寶寶讀書的教育金也不會出現問題,那么就應該做類似如下的選擇: 一份重疾保險,保額最少20W-30W,可以附加意外醫療或者住院津貼(不要附加身故,后面解釋) 一份教育金保險,最少覆蓋高中和大學的學習費用,可以附帶重疾或者意外醫療或者住院津貼以及身故 兩份保險最好都有雙重豁免(即投保人或被投保人重疾、殘障或者身故,保險依然繼續履行),當然,有投保人豁免也足夠用~ 這樣的話,你不但可以保障寶寶一旦出現重疾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療,還能保證即便寶寶出現重疾,依然不會影響寶寶日后讀書的經費,而且,如果出現重疾時原先那份重疾險并不能完整的保障你的費用支出,你還可以選擇犧牲教育金的保險,用其附帶的重疾險來進行賠付~ 由于教育金必須是儲蓄險,所以,在重疾險的選擇上其實可以考慮消費險,為什么呢?因為之前說過了,由于杠桿效應,儲蓄險無法設計很高的保額,或者說如果實現高保額需要繳納很高的保費,這完全不符合保險以小博大的原則,而重疾一般都是幾十萬以上的保額才有意義,這時候消費險比儲蓄險要來的劃算~ 舉個例子,某公司的儲蓄險,年繳保費6000,只能實現10W的重疾保額,繳納15年保30年,雖然最后依然返還所有本金,但就前15年而言,每年你的保費負擔依然是6000 如果變成消費險,年繳保費700,則可實現20W的重疾保額,繳納多少年保多少年,無返還,那么,我們來看看購買這兩種重疾保險后,第10年出現重疾的情況~ 儲蓄型重疾險,第十年共繳納保費6W,由于患重疾賠付10W,合同終止~ 消費型重疾險,第十年共繳納保費7000,由于重疾賠付20W,合同終止~ 大家覺得那個更劃算?

當然,有寶媽會說了,要是整個保險期內都沒有重疾發生,消費險不是白買了? 其實這又回到最初的問題上了,你到底是想要一份保障還是在做一項投資?保障的原則就是小投入高保障,每年用幾百元保障一旦出現重疾時,家庭不至于因病返貧,這才是保險的意義,其實寶媽自己可以算算,如果你購買儲蓄險的幾千元存銀行或者購買基金股票,賺的不是更多嘛?何必去買保險,所以,千萬不要因為希望保障自己的資金投入而忘了自己為什么購買保險,我們本意可不是為了存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