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先給孩子買保險?這份報告告訴你家庭配置保險的正確姿勢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黃蕾日前,騰訊首個控股的保險平臺微民保險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保)攜手騰訊用戶研究與體驗設計部發布了《2018年互聯網保險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通過2.41萬份針對保民的有效網絡問卷樣本,從中國網民對保險的認知和購買情況、購險驅動力、保險成熟用戶分類畫像、保險的高潛及未來用戶、互聯網保險的機會點這五個維度進行了分析。
《報告》指出,目前不少網民在配置保險的過程中,仍將孩子、老人放在首位,往往在家庭收入來源沒有保障的前提下先給孩子買保險,或者在損失性風險沒有配置足夠的情況下關注支出性風險,購買如子女教育金、養老金等險種?!秷蟾妗氛J為,正確的保險配置邏輯應該反其道而行之,要保先保家庭主要收入來源。因此配置邏輯應該為先大人,再小孩、老人。險種配置應該優先關注意外險、壽險、重疾險等,其次為子女教育金、養老金,再者為特殊配置,如財富傳承用的大額保單。
同時《報告》指出,用戶在購買保險時,不應過分看重保險公司品牌,應該更多關注條款和保障范圍,同時根據自身經濟水平、生活方式等,均衡全面的保障。
互聯網保單量5年增長18倍 網民最擔心發生疾病和意外
根據《報告》,互聯網保單量在5年間增長了18倍,根據CNNIC發布的網民數據進行推算,目前互聯網保民數量約在2.22億左右,28.7歲成為了網民首次購險的平均年齡。《報告》顯示保二代作為父母為自己購買過保險的群體,購險意愿更強,更能擁抱互聯網保險。
《報告》顯示,75.2%的被調查網民接受互聯網購險,在還未購買過保險的網民中,互聯網已經成為僅次于保險業務員的、認知度排名第二的購險渠道?;ヂ摼W購險渠道中,認知度最高的是支付工具(微信錢包、支付寶)和保險公司(包括官網、APP、公眾號),分別有43.6%和30.4%的網民通過這兩個渠道購買保險。第三方保險平臺(官網、公眾號、APP)和銀行(官網、APP)的認知度位于第二梯隊,分別為18.5%和12.9%。
《報告》指出,網民最擔心發生疾病和意外,對這兩類風險的擔憂超過了六成,為了應對這樣的風險,62.5%的網民選擇體檢、鍛煉、養生的方式規避風險,48.4%的網民選擇多掙錢的方式接受風險,第三位才是保險,有46.3%的網民選擇。
目前,網民購買率前三的復雜險是:長期意外險、長期重疾險、壽險。長期重疾險和壽險是最多網民購買的人壽類險種,其中,能夠保本、帶分紅的類型更受歡迎。再細化來看,復雜險中,一年期重疾險、一年期醫療險的互聯網購買率較高,購買過這兩類保險的網民,有超過4成是在互聯網上購買的。
同時《報告》發現,保險姓保的概念遠比想象中走得快。根據調查,網民認為,保險的三大作用依次是:保障、強制儲蓄、投資理財。在保險的各種作用中,92.7%的網民把保障排在了前兩位;大學本科學歷和家庭月收入1-2萬的網民會比其他群體更看重保險的強制儲蓄功能;已婚和有購險經驗會比其他群體更看重保險的投資理財功能。
你是個成熟的保險用戶嗎?
《報告》認為,已經購買過重疾險、醫療險、長期意外險等復雜險種的人群,可以稱之為保險成熟用戶,這類人在被調查網民中的占比為33.4%。按照CNNIC 2018年7月發布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止2018年6月,中國網民數量為8.02億,因此中國保險成熟用戶規模按照本次調查比例估計在2.68億左右。
《報告》將保險成熟用戶分為了四大類:高知新貴、思路清晰的奮斗青年、不愛計劃的普通人和耳根軟的傳統大牌粉。
高知新貴以70、80有娃的高收入白領為主,家庭月收入主要集中在1—2萬之間。他們的首次購險平均年齡為29.2歲。對于高知新貴來說,特定人生階段所發生的事件,比如說工作、婚育等,導致他們的保險意識加強,保險購買主要是由他們的內在需求引起,而不是被外界因素所驅動。在購買保險時,這類人會仔細閱讀條款,相比之下也更信任保險公司官方渠道和第三方平臺,他們更傾向于按照家庭收入的百分比來規劃保險支出。
對于初入職場在大城市打拼的未婚90后而言,作為思路清晰的奮斗青年和保二代的主力軍,他們平均在21.7歲就開始購買保險。對他們來說,保險是一件優先級較高的事情,在收入不多的情況下就開始了自己的保險規劃,由于信息渠道偏線上,這類人對互聯網保險的接受度較高,也更多會考慮為父母購置保險。
80后為主的中低收入普通人則一般是由外部惡性事件觸發了他們對保險的關注,這類用戶在購買保險時,更依賴業務員提供各類信息,為不愛計劃的普通人。
對于中高收入的三四線中年白領來說,他們更多屬于耳根軟的傳統大牌粉。這類用戶購買保險的需求更多是由業務員的引導而產生的,大多只買大公司的保險產品,同時他們是四類人中對保險條款關注度較低的。由于這類用戶較少對保險購買進行規劃,他們實際上的保費支出也更高。
《報告》同時統計了購買保險的高潛用戶情況。以未來一年內購險的可能性進行劃分,高潛用戶是指未來一年有較為確定的購險計劃的人群,占本次調研網民數量的27.0%,因此按照我國網民總體規模估算,高潛用戶規模預計在2.17億左右?!秷蟾妗分赋?,高潛用戶在其他人口學特征上與總體網民差異不大,在高學歷、已婚、高收入上有更高的占比,且目前處于實際負擔輕(如家庭成員有社保,且身體健康比例更高),但危機感重的階段。除了保障外,高潛用戶最看重保險的強制儲蓄功能。如北京38歲的梁先生表示:保險的投資回報率確實比較低,作為保險,我們想就是一個儲蓄。如果說不存錢的話很難存下錢,買了保險,有這么一個儲蓄,也不是說它對我的幫助有多高,但是它是作為我的積蓄,至少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