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工花3個月工資給孩子買手機上熱搜:我勸你做“自私”的父母
文|淑珍(富書作者)
上個月,清潔工大叔花三個月工資為兒子買手機登上熱搜。
事情是這樣的:兒子想要一部手機,清潔工大叔就帶著孩子去了手機店。
店員在知道大叔的經濟情況后,推薦并勸說男孩買便宜一點的手機。
男孩死活都不同意,執意要買蘋果14。
無奈之下,這位清潔工大叔只能用掉3個月工資,為?兒子買下?這部?手機?。
微博下面有一條評論很是扎心:自己教育的娃,種下的苦果自己吃,不值得同情。
養育孩子最大的悲哀就是:你拼盡全力,卻養出生性涼薄、不懂感恩的孩子。
你越無私,孩子越自私。你奉獻地越多,孩子越不懂感恩。
余生勸你做個心狠自私的父母,適度的心狠自私,才會養育出優秀的娃。
別對孩子愛得太滿
文學家南懷瑾說:家庭教育中過分愛孩子,會恩里生害。
49歲的騰格爾老來得子,對于這個孩子,他寵得不得了。
自打孩子出生,他是好吃好喝伺候,一句沒有罵過,更沒打過孩子,小心翼翼地呵護。
在他的溺愛下,兒子變得任性、驕縱,是家里面的小霸王。
有一次,騰格爾花上萬元買了一臺音響,在自己的房間里放音樂,想為創作找找靈感。
兒子聽著煩,嫌吵鬧,二話不說沖進房間,拔掉電源線,徒手把音響上的高頻頭捅壞了。
騰格爾敢怒不敢言,因為他自知管教不了兒子。無奈又重新買了一個音響,上萬塊錢就這樣打了水漂。
慣子如殺子,對孩子愛得太滿,物極必反。
父母長輩愛孩子無可厚非,可是在愛孩子的同時也應該多加考慮:愛的方式是否正確?愛的付出與回報是否等值?"愛的結果與初衷是否相同?等。
演員馬雅舒,婚后生下女兒米婭。米婭的出生讓馬雅舒母愛爆棚,只要是有關女兒的事情她親力親為,對女兒有著極強的保護欲。
怕女兒走路磕到碰到,她索性把家里的家具清空,客廳只留一張地毯,全家人吃飯跪坐在毯子上。
怕女兒受傷,她不允許女兒走出家門到外面玩耍。
女兒4歲了,她還是堅持每天給女兒喂飯,幫她穿衣服,甚至連上廁所也要跟著。
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馬雅舒把女兒送去了幼兒園。
只不過,女兒上了兩天就被學校勸退,理由讓人無奈。
原來是:米婭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上廁所,不會自己睡午覺。相比其他同齡小朋友,她的自理能力實在是太差。
收到園長給到的退學警告后,馬雅舒夫婦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嘗試做出改變。
馬雅舒教孩子提褲子。起初,女兒米婭百般拒絕,怎么都不肯自己動手,哭喊著讓媽媽幫忙弄。
馬雅舒看著哭鬧的女兒瞬間心軟,想要幫助女兒,被丈夫羅伯特制止。
夫妻兩個經過無數次的溝通,在羅伯特堅定的態度下,米婭屈服,最后她學會了自己吃飯、穿衣、上廁所,也如愿回到了幼兒園繼續上學。
美國育兒專家西爾斯說過:愛孩子需要恰如其分,表達愛也有尺度和分寸。
愛孩子需有尺,有節制。
無尺度、無節制的愛,對孩子而言是毒藥,早晚會害了孩子。
別為孩子付出太多
電視劇《打開正確的生活方式》,梅婷飾演的付心童,原本是大學老師。
為了照顧兒子,她把這份優渥的工作給辭掉了,做起了全職媽媽。
小到兒子的飲食起居,大到交友學習,她都做得無微不至,可謂是付出了全部的愛和精力。
兒子邊小方已經15歲,卻還是個巨嬰,衣服不會洗,鞋子不會刷,喝個飲料都要父母給擰開。
在付心童得知媽媽患病后,面對不懂事、只顧玩游戲的兒子,她最終情緒失控了,當街痛罵兒子不爭氣,母子間發生激烈爭吵。
后來,付心童患上了躁郁癥,家庭矛盾頻出,和邊亮離了婚。
付心童,為了兒子,為了家庭,付出了全部,卻丟了自我。
法國思想家蒙田說:自愛者,方能為人所愛。
不要為孩子付出全部,傾其所有的愛太過沉重,孩子也承受不起。
央視主持人董卿,美麗大氣,自信優雅,很難想象,她曾經因為孩子差點退居幕后。
她說: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我感覺自己人生的重心好像一下子全都變了。
做任何事情都要首先考慮孩子。生活也因充斥著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屎尿屁,而日漸變得瑣碎、平庸。
到底該一心一意輔佐孩子的成長,還是繼續追尋自我的成長與突破?董卿很迷茫。
朋友對她說:如果你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你先成為什么樣的人。
聽完朋友的一席話,董卿如醍醐灌頂,調整心態,重回了職場。
于是,才有了好評如潮的《朗讀者》,也才有了蛻變新生的董卿。
育兒博主年糕媽媽在《你的人生不該為懷孕讓步》中說:
女性不必因為媽媽的身份而讓渡自己的人生權利,打破種種傳統好媽媽的母職規訓,女性的人生才會有更開闊的空間,家庭也會更加美好和幸福。
做個自私的媽媽,無需為孩子付出全部。
愛孩子的同時,留出幾分愛自己,用言行為孩子做表率,和孩子一起進步,共同成長,才是最好的親子關系。
育兒先育己,懂得愛自己,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別給孩子留太多錢
民族英雄林則徐說: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
意思是:如果子孫跟我一樣有能力,我留錢給他們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如果子孫不如我,我留錢給他們也無濟于事。
晚清名臣李鴻章家財萬貫。傳聞稱,李鴻章去世的時候,給后代子孫留下了4000萬兩白銀,此外還有一些房產、田產等。如果折合成人民幣,大概有10億元。
李鴻章一共有十二個孫子,但其中李子嘉是比較得寵的。李子嘉的母親是英國人,因為是中英混血兒,加上自幼聰明,所以打小深得家人的疼愛。
李鴻章死后,家產傳到了兒子輩。后來長子李經方去世,孫子李子嘉繼承了數億元財富。
因為從小備受寵愛,李子嘉被養育成了一名紈绔子弟。繼承巨額財產后,更是不思進取。
整日游手好閑,他不喜歡經商,也不喜歡走仕途,只喜歡去花街柳巷。
他平生有三大愛好:逛J院、抽Y片、玩賭博。
狂妓院時,他豪擲千金,一口氣從各個青樓娶回家五個花魁娘子。
這五個花魁娘子,不僅每個人都有居住的院子,還給他們配備齊全了丫鬟,傭人,廚子。再加上五個人的衣服首飾零花錢,每日都是花錢如流水。
關于賭錢,他更是玩票心態,不論輸贏,只要開心就好。
每次賭博,都是千金一擲。賭場老板見他出手闊綽,便屢屢下套,害得他輸了很多錢。
因為常年混跡妓院、賭場,后來在一群狐朋狗友的引導下,李子嘉走進了大煙館。
大煙掏空的,可不只有他的口袋,還有他的身體。
母親死后沒幾年,繼承的家產被他揮霍殆盡。手里沒了錢,也沒有謀生的手段,李子嘉找到了左宗棠的孫子左巨生,跟他一起討飯吃。
從眾星捧月的李家少爺,變成了流落街頭的要飯花子,李子嘉過不了這種日子。
想投井自殺,不料卻被路過的好心人用竹竿撈了上來。
落水受寒,左巨生也無錢給他醫治,強撐了半個月,最終還是一命嗚呼了。
反觀,李鴻章的師傅曾國藩以勤儉作為家風,并嚴以律己,以身作則。
他從不利用手中職權為自己和子孫斂財,因為怕子女來到京城后受到不良影響,讓他們在老家過簡樸生活。
對于兒子,他時常寫信勸誡:不可積錢,不可買田,你們要努力讀書,學一些謀生技能,自食其力。
曾國藩死后,留下了一萬三千多兩銀子,大多用在了他的喪事上。
因為沒有留下什么錢財,曾國藩的后人都要自己謀生,所以沒有人因坐享其成而敗壞家風,誤入歧途。
留給子女的財富有多放縱,所得的禍害就有多深。
給孩子留財,不如教孩子謀財。
聰明的父母,懂得教孩子走正道,把孩子培養成財富,而不是單純把財富留給孩子。
父母越心狠自私,孩子越獨立優秀
俗話說:慈母多敗兒。在孩子教育方面,家長要舍得下狠心。
1、做教練型父母
有些家長經常抱怨孩子自理能力差、適應能力差。其實,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個有問題的家長。
《教練型父母》中指出:家長不要做保姆式父母和顧問式父母,而要做教練型父母。
學會適當放手,對于孩子能做的事情,家長不包辦,不代辦,不過度保護,引導孩子自主完成。舍得對孩子狠心,孩子才能學會獨立。
歌德曾說:我們雖可以靠父母和親戚的庇護而成長,依賴兄弟和好友,但是無論怎樣,歸根結底人類還是依賴自己。
過度疼愛和保護,只會讓孩子形成依賴,狠心放手,才能讓他學會獨立。要知道,溫室里面是長不出參天大樹的。
2、讓孩子感同身受
放到實際生活中,就是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培養他們的同理心。
亞洲首富李嘉誠雖然身家不菲,但他卻推崇窮養兒的教育理念。
李家兄弟在香港圣保羅小學上學時,別的同學都是車接車送,李嘉誠偏不讓他們坐私家車,而是讓兄弟倆擠電車坐巴士上學。
兩兄弟為此悶悶不樂,向父親發問:為什么別的同學都有私家車專程接送,而您卻不讓家里的司機接送我們呢?
李嘉誠笑著解釋:在電車、巴士上,你們能見到不同職業、不同階層的人,能夠看到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通的人,那才是真實的生活,真實的社會;而坐在私家車里,你什么都看不到,什么也不會懂得。
于是,兩個孩子和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樣,在擁擠的電車里一天天長大。
那些神色匆忙滿身疲倦的成年人、那些和他們一樣擠電車的孩子,讓他們懂得,真實的生活充滿了辛勤和勞累,安逸和奢侈并不是生活的常態。
看過一個暖心視頻:
有一對兄妹,男孩11歲,女孩6歲,他們每周六日都會跟父母去集市擺攤賣水餃。
他們雖然年齡小,但搟餃子的功夫卻很嫻熟。鏡頭中,小男孩一手拿著搟面杖,一手轉動餃子皮,手指飛快地旋轉,不一會7個餃子皮同時弄好了。
當記者問他們:當看見其他小朋友在玩,你們在干活,有沒有心里感到不平衡?
兄妹倆笑著說:沒有不平衡。跟父母出來擺攤,幫助他們比玩更重要,更有意義。
雖然還是孩子,但他們卻懂得父母謀生的艱辛和生活的不易。
讓孩子感同身受,體會到生活的艱辛,從而學會自立自強,學會做人處世,比給他金山銀山要強百倍。
德國教育家雅思貝爾斯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教育的本質,是成就人的事業,而育兒的本質,就是成就孩子。
想要培養優秀的子女,父母要學會狠心。
現在的狠心看似無情,但蘊含了父母對孩子的厚愛。你的狠心,也會換來孩子將來的感激。
作者簡介:淑珍,富書作者,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注: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