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灸膏和傳統手工膏藥老苗膏有什么區別?
泥灸膏和傳統手工膏藥老苗膏有什么區別?
每天好多客戶都問同樣的問題,今天做個統一的回答。
泥灸膏兩種分為南派(泥灸),北派(熱灸)
黑泥出現時間更早,到現在能生產銷售黑泥的廠家非常多,所以也就會出現質量參差不齊的情況,黑泥的主要成分是火山泥,蜂蠟(差一些的直接用石蠟),天然黑泥和一些精油或者少部分中草藥,他的滲透力不強,蓄熱慢,發熱持續時間短,大概30~40分鐘左右。
泥灸,他是把一些特制的中藥材打粉。和一種特殊的火山泥,混合在一起。然后一加熱就成流汁狀態。
它主要是通過皮膚吸收,中藥材。然后火山泥的熱能。通經活絡驅寒。
現在確實熱灸膏比較火,它有幾種中草藥成份,明顯的中藥混合顏色,可以浮于水面,而且用火點不著,它由多種名貴中草藥科學配比加工而成中藥浸膏,滲透力強,發熱期間長,熱度能持續2個鐘頭,溫熱舒服,無殘留,易打理,不臟衣物,整體效果非常好,能從根源生調理身體。
現在市場南派廣泛都是泥灸,質量參差不齊,效果沒有保障,因為泥灸主要以火山泥為主,加其他化學成份輔料,少部分中草藥,大多數都是黑色或者黑棕色,能點著,不能浮于水,含有酒精,滲透力不強。
發熱停留于皮膚表面,有明顯的灼燒感,發熱時間短,只有20到30分鐘,殘留多,很容易污染衣物,不容易打理,很麻煩。
泥灸膏主要以火山泥為主。加以其他化學成分輔料,少部分中草藥。大多數都是黑色或黑棕色,能點著,不能浮于水。
泥灸已經算是老產品了,現在產品更新換代很快的,現在基本都是使用效果更好的熱灸膏,泥灸是傳統蠟灸的基礎上加上礦物泥和少量中草藥粉制成。
傳統手工黑膏藥,作為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醫藥文化的瑰寶,歷經千年,以其獨特的療效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受人們的喜愛。
傳統黑膏藥制作由于工藝繁瑣,要經歷炸藥、炒丹、煉油、下丹、去火毒、加細藥、攤膏藥等20多個步驟。煉制步驟沒有統一標準,全靠經驗,或者師傅手把手教學,不易進行質量控制,導致黑膏藥的質量參差齊。
一、原料的浸泡
膏藥主藥精選野生的道地原材,經過清洗,晾曬,切片,倒入香油中浸泡,浸泡時間根據春五夏三秋七冬十的口訣進行。
將浸泡好的原材倒入鐵鍋中,文火慢煮,并用柳枝不斷攪拌,炸至變色后,將藥渣撈出,武火加熱,待白煙轉青,油花從外向內翻滾,藥油滴水不散時,方成。
傳統手工黑膏藥的特點:
純中藥材熬制,沒有任何的化學物質。工序復雜,制作效率低,不能超批量制作。
1、制作工藝繁瑣、講究,注重對藥材的挑選、炮制,充分保證藥效;
2、藥膏成分選自大自然草本,無化學添加劑,適用于各種肌膚類型;
3、藥膏質地細膩、服貼,便于涂抹,能夠有效滲透皮膚,達到調理目的;
4、藥膏的使用具有針對性,可根據使用者的具體情況調整配方,實現個性化調理。
老苗膏藥由于膏藥直接敷貼于體表,所以膏藥中制作膏劑的藥物大多氣味較濃,辛香走竄極強的引經藥物,加以引藥率領群藥,開結行滯直達病所。
通過滲透入皮膚,內傳經絡、臟腑,因此可透入皮膚產生消炎,消腫痛、止痛,活血化淤,調氣血、通經走絡,開竅透骨,祛風散寒,消除骨刺等功效。
老苗膏膏藥是運用中藥歸經原則,運用藥物互相協調為用的效能,組成多味藥物的大復方,以發揮藥物的良好效果。
因此可透入皮膚產生活血化淤,通經走絡,開竅透骨,祛風散寒。貼于體表的膏藥刺激神經末梢,通過反射,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
同時藥物在患處通過皮膚滲透達皮下組織,在局部產生藥物濃度的相對優勢,從而發揮較強的藥理作用。
此外,因膏藥中有些刺激性強的藥物,強刺激通過神經反射,可以調節肌體功能促進抗體形成,提高人體免疫力。
藥物穿通皮膚及黏膜后,經過血管或淋巴管進入體循環,也可產生全身性藥物作用。
相同的地方在于,使用 的方法,加熱方式,外表看似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