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款蘋果Type-C轉Lightning小白線,便宜的能不能買?
作者:愛玩機的猴子
手握蘋果設備,一條Type-C轉Lightning的數據線肯定少不了。
此前我換了一臺二手iPhoneSE2,店家送了一套PD充電套裝,用腳想也應該是山寨產品,本來將就能用,結果過年回家丟了,這下只能在狗東自營上想辦法了。隨便搜了一下,從9塊9到149包含各種價位,有MFI認證的,沒有MFI認證的,我就好奇了,這些線用起來有價格這么大的差別嗎?
所以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搞了10根數據線回來,咱們實際來測一測,它到底值不值,哪一個性價比最高。
聲明:所有涉及到的產品均通過京東自營自費購買,與各品牌無利益相關,希望能給大家選購做一個參考吧。
關于10款產品的選購也是全盲選,在狗東主頁上搜索數據線,添加篩選關鍵詞【Type-C轉Lightning】,從首頁展示的所有產品中,挑選10個品牌。

本來是沒打算買蘋果原裝線的,畢竟窮,但是它竟然出現在了首頁,沒辦法只能咬咬牙買了。畢竟做蘋果線的測評,不跟原裝對比一下實在說不過去。

最終就挑選了這么10款產品。

具體品牌如下,按首字母排序:
1、蘋果 USB-C轉Lightning原裝數據線
2、ANKER安克 MFi認證蘋果數據線
3、aigo愛國者 MFi認證蘋果數據線
4、倍思 蘋果數據線
5、貝爾金(BELKIN)蘋果數據線
6、公牛(BULL)蘋果MFi認證數據線
7、KOOLIFE 蘋果數據線
8、綠聯 MFi認證蘋果數據線
9、品勝蘋果數據線
10、浦諾菲 蘋果數據線
測試方法:
這次的測試,主要是看不同價位的Type-C數據線的性價比,測試主要會從
價格、包裝、線徑線長、充電功率、數據傳輸、暴力彎折、抗臟污等7個維度進行,并進行綜合評價,篩選出性價比最高的數據線。對于我這個窮鬼來說,就是又要便宜,又要好用,同時質感再好一點就更好了,總之就一句話:我全都要。
一、價格
那么首當其沖的就是價格了,因為電商平臺的價格一直在波動,我只以我入手時的價格作為評價基礎。1~10分,價格越低得分越高。

在價格這方面蘋果原裝產品當然是當仁不讓的,145一根線不打折,如果要想便宜16塊,你得有一個A+會員,那什么是A+會員呢,我去研究了一下。
什么是A+會員?
Apple產品京東自營店A+會員,是京東為iOS用戶獨家定制的尊享會員體系,致力于為iOS生態用戶打造超乎想象、無與倫比的服務體驗。 通過提供全場景全生態的一體化服務體驗,實現 Apple產品尊享會員規模和價值的持續經營和提升。
開通條件:京享值大于4000的獲邀用戶,支付99元開通,京享值小于4000的,需花1999開通。
看了看自己的錢包還是算了吧,我不配。
而其他線材的價格差異,主要還是因為一個東西,就是MFI認證。也就是包裝盒或者詳情頁上的這個標志。

它代表的是蘋果公司對其授權配件廠商生產的外置配件的一種標識使用許可。說人話就是這些廠商做的線需要按照蘋果的要求使用它認證過的芯片,同時還得給蘋果送測,所以蘋果它得收一個門檻費,線材的價格自然就上去。
從上面那個表也能看出來,凡是有MFI認證的數據線基本都在39往上,而沒有MFI認證的線材都能在30元以內。
而且據說蘋果已經給新的Type-C接口開發MFI認證芯片了,所以后續就算蘋果換了Type-C接口還是會繼續向各個廠商收這筆門檻費,這操作真的太狗了。
當然其中價格方面,就我這個窮鬼而言能夠接受的其實就最后兩個品牌,品勝19.9元,還有浦諾菲9.9元。如果后續測試沒什么問題的話,我估計會選擇,好了繼續往下看。
二、包裝
包裝屬于一個產品拿到手上的第一印象,對于它的評價就是包裝整體質感,線材的收納方式兩個方面,同樣從1~10分,質感越好,得分越高。5分及以下的產品屬于質感較差,5分及以上的產品屬于整體較好。
Apple 蘋果


有一說一,蘋果的產品包裝你真的不用質疑,一個一次性的塑料封條,撕開之后就能很輕松地打開包裝,包裝里面的線材也用它傳統的紙質包裝,收納得特別整齊規整,給人的第一印象就非常好。
ANKER安克


安克的外包裝跟蘋果類似,表面有一些暗紋處理,線材自帶綁帶,整體上來說也還算規整。
aigo愛國者

愛國者的這根線是最便宜的MFI認證線材,可能因為成本原因,他選擇了牛皮紙袋的包裝方式,里面含有減震氣泡膜,但是它的整體質感甚至不如9.9的數據線,大家可以往后看,你們可以自己感受一下。而且它的這個紙袋子的粘膠異常粘手,撕的時候直接粘在手上,我搓了半天才搓掉,我對它的評價基本屬于倒數。
倍思


倍思的包裝也是屬于質感OK,線材在塑料盒里面排列規整,也帶有一根綁帶。
貝爾金(BELKIN)


作為蘋果官方認可的第三方配件商,本來我也是對它的質感寄予厚望的,外包裝的材質確實不錯,但是里面的數據線拿出來,就有些糊弄人了,線材綁得亂七八糟,一個紙質的理線槽根本沒什么作用,不知道的還以為什么小作坊弄出來的呢,印象分真的大減。
附贈的說明書是中英雙語的,一個就有好幾頁,不知道誰買了數據線會看這么多說明書,有這心思,還不如把線材處理好一點。
公牛(BULL)


公牛的包裝也是類似蘋果的風格,就一個小盒子,里面裝著數據線,數據線用一個塑料條收納著的,整體簡單、規整很不錯。
KOOLIFE

這個數據線的包裝可以說是最糊弄人的,塑料包裝的材質都透露著一種廉價感,關鍵它價格也不便宜呀,快30塊的東西就這?!著實是有點說不過去。隨線還附贈了兩個東西,一個類似于會員卡的卡片,還有一個防斷裂的咬線器,不知道是不是在預示什么
我們后面暴力測試再看看。
綠聯

硬質紙盒包裝,無塑料盒固定,但整體還過得去吧。
品勝


品勝的包裝質感也是OK的,數據線同樣固定在塑料盒內,防護會更好。盒子外面有一層保護的透明塑料紙,雖說保護上沒什么太大的作用,但是聊勝于無吧。
浦諾菲


雖然同樣是塑料袋包裝,質感比起KOOLIFE好了不止一點點,甚至我感覺比愛國者的牛皮紙袋都更好。
所以最終各個品牌在包裝上的最終得分如下:

三、線徑&線長
其實線長和線徑對于一根數據線來說并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做這個測試,就是想看看廠商有沒有虛標或者偷工減料的情況,如果虛標則得分為0分,如果沒有虛標則得分為1分。
測試工具展示:

此次的測試主要使用到的測試工具就是圖中這幾樣,卷尺是自己的,三豐的數顯游標卡尺和power-z都是找朋友借的。這個游標卡尺我本來以為很便宜,直到有一天在值得買上刷到有朋友說貴,我去搜了搜價格,嗯,咱這朋友還是能處~
線長就使用卷尺進行測量,線徑使用游標卡尺按照線的兩端以及線中間測試三次,計算平均值,測試結果如下

線長全部達標
我測量的長度,是從Type-C接口的頂端到Lightning接口的頂端。因為一個人測量,又要拿卷尺,又要拿數據線,還得展開有些困難。測量的線材是我盡最大可能繃直了,但是測量的時候,還是肉眼可見彎彎扭扭的,所以實際長度應該都會比我測量的數據更長一些。
同時從數據中也能看出來,其實各個廠商對于線長的具體定義是存在些許差別的,所以他們兩個接口端頭之間的長度與它們標識長度質量的余量也會有不同的變化。
KOOLIFE的線材我是從電商平臺到包裝袋,找遍了都沒找到它的長度標識。就當它是1M的線,算它達標吧。
線徑
一個人拿游標卡尺,一個人理線,雖然測試了三次,但誤差肯定也存在。不過測試數據依然能體現出來各個線材之間的差別。
從線徑來看,最舍得用料的是貝爾金,不過它里面的線材是不是也同樣加粗咱就不得而知了,要看的話還得剪線,我還是下不去手,畢竟都是錢啊!
KOOLIFE基本和蘋果原裝線保持一致,而其他廠商都會有比原裝線材更粗。

四、充電電流、電壓
首先來介紹一下我們的測試設備。

此次測試分別用到的是三臺手機:iPhoneSE2、iPhone13、iPhone14 Pro,測試時電量都在20%~80%之間,充電器使用的是蘋果原裝35W充電器。使用power-z進行電流、電壓的測試,以蘋果原裝充電線為基準,如果出現斷連接或電流電壓達不到原裝充電線水平則得分為0,如果能達到原裝充電線水準,則得分為1。


因為公牛數據線買成了USB-A轉Lightning的,而我手上搞到的這個power-z沒有USB-A的接口,所以無法在完成測試,所以此項暫不做評價。只是用其他充電器測試了充電,使用應該也沒問題。
從數據中可以看到,每條數據線都能達到9V檔位,使用與原裝數據線幾乎無異。但是還有個疑惑,這三臺手機的電流始終在1A左右徘徊,最高充電功率也只跑到了14W左右,試了好幾遍都是這樣。
而且SE2從5V跳9V的速度相比其他兩臺手機會更快,這也是我沒想到的。
所以總體而言,不同價位的充電線實際使用體驗,與蘋果原裝充電線相比并無太大差別,放心買安心用就行了。

五、數據傳輸測試
現在使用數據線連接手機和電腦的場景,其實越來越少了,但是我可以不用,你不能沒有。所以我覺得還是有必要測一下的。
測試方法:使用手機連接Macbook,出現手機圖標,提示解鎖iPhone,解鎖之后能正常讀取手機上的照片,則判定為數據傳輸正常。公牛數據線則連接windows電腦,能正常通過iTunes讀取則判定為傳輸正常。正常得分為1,不正常則得分為0。


經過測試所有的數據線均具備數據傳輸功能,所以得分情況如下:

六、暴力測試
因為蘋果數據線Lightning接口部分最容易出現問題,所以我們做了一個暴力測試,測試方式如下圖中所示。

每一根線材用力拉扯后,來回翻折200次,每次翻折線與接頭之間的夾角要小于90度,在完成彎折之后,測試線材的充電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接口處的折痕或破損是否明顯,最終會對所有線材從1~10分進行打分。
在彎折了總計2000次之后,我們還是從這些線材中發現了一些問題。
首先就是蘋果原裝充電線,它竟然出現了兩次斷連。我又換了兩個插座嘗試,結果又出現閃電接口檢測到液體的提示不讓我充電了。


難道是我的手上有汗?但是我的汗也不至于多到能讓手機檢測出來吧,而且其他線材也是一樣的測試,都沒有出現異常,就蘋果原裝充電線出現了這個問題,所以這輪打分里面,它肯定是墊底的了。

這10款充電線中,大多數都采用的一體式網尾設計。只有蘋果原裝數據線、KOOLIFE、倍思和浦諾菲采用的分體網尾設計。

蘋果原裝數據線在形變上面的表現是這四條線材里面最優秀的,它網尾與接頭之間的曠量最小,暴力彎折之后幾乎沒什么變化。
浦諾菲與原裝線相比網尾與接頭之間的曠量會稍微大一丟丟,但是在200次彎折之后,線材形變不明顯,表現同樣優秀。

但是另外兩條線的表現可以說非常差了,縫隙非常大。
倍思在200次暴力彎折之后,已經出現了形變拉伸,彎折嚴重的地方已經肉眼可見變細了,并且表面出現了輕微的
破損。
KOOLIFE也同樣出現了形變拉伸,線材同樣變細了,但是外被表面還算完好,相比與倍思情況要稍微好一點。

在一體式網尾的數據線當中,愛國者的這根線表現不佳。它的Lightning接口的網尾材質奇硬,硬到用指甲掐都掐不動,所以在線材外被與網尾接觸的地方沒有緩沖,屬于硬連接,每次彎折都會造成外被擠壓,200次暴力彎折之后出現了明顯的折痕,對于它的耐用性同樣存疑。
而且這根線材奇怪的是,Type-C接口的一端卻不是這樣的設計,網尾為柔性材質,不知道愛國者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啥,有點搞不懂。

公牛這根線Lightning接口的網尾材質相比愛國者會稍微好一些,但還是略微偏硬,所以在200次彎折之后同樣出現了折痕,線材外被也有形變,同時線材本身的顏色是偏灰的,折痕的地方出現泛白,所以長期使用,應該會存在破裂的風險。
剩下的4款線材:安克、貝爾金、綠聯、品勝,表現都十分優秀,外被幾乎看不出變化,同時充電也未出現斷連等情況。
如果硬要做一個排序的話,我個人更喜歡品勝的接口設計和質感,其次是安克、綠聯以及貝爾金。貝爾金除了線徑做足了料,其他部分真的有點欠缺這個價位應有的質感。

七、外被抗臟污測試
最后一項測試是外被抗臟污測試,因為一根好好的小白線,用不了多久就臟了,而且擦也擦不掉,真的很影響心情,有沒有跟我一樣的強迫癥?

這次我采取的測試方法就是使用紅色馬克筆,在每一根數據線上畫相同長度的線條,然后靜置24小時之后,再用75%濃度的酒精,噴濕之后,用衛生紙擦拭,觀察污漬殘留的情況。
從1~10分進行打分評價,如果最終線材上殘留的臟污越少,得分越高。

最終的效果,請參照下方圖片:



各個線材的抗污能力,大家看圖就一目了然了,浦諾菲和倍思的抗污效果最好,擦拭之后幾乎看不到殘留;貝爾金、KOOLIFE、公牛僅有特別輕微的殘留,顏色會暈開;品勝、綠聯、安克的殘留會更多,也更明顯,有浸色,再噴酒精也擦不掉;蘋果和愛國者的則最為明顯,擦掉的是少部分,大部分殘留在線材外被上。
除了蘋果和愛國者的線材之外,其他線材的抗臟污能力其實都還說得過去,下面的排名評分大家也可以參考一下。

最終從材質上看,PVC材質的線材,表現普遍會偏好一點,TPE材質的線材稍微差一些,而蘋果的硅膠材質效果最差。其實也在意料之中了,買過的液態硅膠手機殼真的是藏污納垢的噩夢。
總結
所有品牌的線材,不管是原裝的,還是MFI認證的第三方線,或者非MFI認證的三方線,單純從充電上來說其實并沒有差別。
所以如果要我選擇的話,我會選擇非MFI認證的第三方數據線,畢竟比起MFI認證,錢包里的錢更重要。品勝和浦諾菲兩個品牌的線材最推薦,兩者各有優劣,但是充電體驗以及耐用度應該都沒什么問題,所以會是我第一梯隊的選擇。
價格更高一點的倍思以及KOOLIFE,雖然價格相對MFI認證的線材更便宜,但是耐用度上應該存在問題,所以個人覺得不太值得購買,畢竟它們倆連相較而言更便宜的線材都比不過,實屬有點不值了。
如果你一定一定要認這個MFI認證,那我覺得可以買貝爾金或者綠聯,價格都在50元檔位,不算最便宜但也不算最貴,不過各項都過關,使用沒問題。
而公牛和愛國者的問題也主要出現在線材的網尾設計和耐用度上,我覺得得扣分,所以我覺得不值。
而安克的線材沒啥大毛病,就是價格貴,然后抗臟污能力差點,性價比不高。
最后就是蘋果原裝線了,在暴力測試中,唯一出現斷連的線材,而且價格實在太貴,不適合我這種窮鬼,所以同樣不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