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能買到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購物指南 > 正文

購物指南

日本晚櫻的病害及其防治

nalinengmaidao2024-04-04購物指南95
根瘤病該病害的發生部位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根頸部,或者也可能發生在砧木同接穗結合處,造成植株矮小,生長不良。癥狀表現為發病時,植株根部產生形態各異的瘤狀物,

根瘤病

該病害的發生部位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根頸部,或者也可能發生在砧木同接穗結合處,造成植株矮小,生長不良。癥狀表現為發病時,植株根部產生形態各異的瘤狀物,多呈現褐色,表皮粗糙并常伴有龜裂狀。防治方法如下:

掘出發病的日本晚櫻植株,并沖干凈根上的泥土,然后把根浸泡在1%的硫酸銅溶液中約5-8分鐘,之后取出沖洗。之后取出沖洗,若有瘤狀物,需進行切除并且在傷口處涂抹0.1%升汞溶液,最后可重新栽植。

炭疽病

在發病初期,幼嫩葉上出現圓形的病斑,而當這些病斑愈合后就會形成穿孔,六月以后葉片變硬,同時葉面上產生不規則狀的粗糙病斑,顏色為褐色。發病嚴重的情況下,會造成大量的落葉,并伴有枯芽。防治方法如下:

一般每隔7-10天左右可交替噴施一次50%多菌靈可濕性顆粒500倍液,或是70%代森錳鋅可濕性顆粒1000倍液等進行防治,需要連噴3,4次。必須注意的是,發病期間不能對葉片進行噴霧。

葉穿孔病

發病時,最初有灰褐色圓形小點著生在葉部上,后逐漸擴大成直徑約3厘米的圓形斑,病斑的具體特征為其邊界清晰,病斑外部呈紫褐色,而病斑內部則為白褐色,并帶有輪紋,待病斑脫落后則有不規則的穿孔形成。防治方法如下:

發病后可每隔10天用50%加瑞農1000倍液噴施進行防治,連噴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