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牙刷什么品牌值得買:13款電動牙刷橫評對比,2022年7月實測,選這幾款不花冤枉錢
全文9000字,文章內容包括:
第一部分:關于電動牙刷
電動牙刷的原理和優點電動牙刷的種類為什么有些人用電動牙刷會感覺不適第二部分:13款電動牙刷實測和分析
13款電動牙刷外觀展示點評13款電動牙刷清潔能力體驗13款電動牙刷刷頭實用性模擬測試關于模式和檔位壓力反饋功能充電方式解析電池容量和續航能力其他特色功能總結&推薦電動牙刷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家庭接受,市面上也有眾多廠商推出自己的產品,一時間堪稱亂花漸欲迷人眼。實際使用中,各款牙刷的的表現各有不同,不同用戶的使用習慣和需求也不一樣,想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牙刷,還真得花點心思研究。
可現實中,大多數用戶無法拿著多款產品親自對比,只看產品描述又像霧里看花一般,看不真切。所以我搜羅了十三款不同品牌的電動牙刷,做了簡單的對比測評,盡可能的從多個方面展示產品,分享感受,幫大家進行選擇。
限于條件, 測評難以做到完全客觀嚴謹,更多的傾向于使用體驗的分享交流,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先說結論,以下三款新興品牌產品,在測試中表現優秀,推薦:
1、羅曼T10X-B
刷頭款式多樣,實用性好,尤其軟毛刷,觸感細膩,清潔力強的同時對牙齦和牙釉質有一定保護作用。充電口雙層防水設計,沖洗更安心。
續航強大到離譜,充一次電敏感模式下可以用一年,操作簡便,智能壓控交互友好,提示清晰。附贈一個潔面刷,一物多用。而且質保期長達兩年,非人為問題免費換新。
2、米家t500
造型簡約,刷頭貼合牙齒各部位效果都不錯,操作簡單,還能結合app提供潔齒效果分析,自定義刷牙模式。而且一百多元的價格,能做到這個地步,的確是性價比出眾了。
3、居騎士S5
各方面功能都比較均衡,還在不同檔位都提供了多重力度可選。基本功方面也比較扎實,刷頭可用性滿足要求,有智能壓控,可以較好的控制力度。
好,咱們開始。
第一部分:關于電動牙刷
一、電動牙刷的原理和優點
電動牙刷通過內置電機驅動刷頭運動,從而取代手動刷牙。它的振動頻率遠遠高于手動,刷牙效率會提升很多。而且正因為它可以自己動,我們操作時可以更專注的將牙刷運動軌跡控制的更精準,刷的更到位,從而獲得更好的口腔清潔效果。
所以使用電動牙刷,對于手動牙刷難以清潔到位的牙齦溝、牙齒內側、口腔深處等盲區的牙菌斑也能有效清除。其次,它可以精準地控制刷牙力度,震頻穩定均衡,和手動刷牙忽輕忽重的狀況完全不同。
二、電動牙刷的種類
常見的電動牙刷驅動形式分為兩類,一種是聲波震動式,一種是旋轉式。可以簡單理解為,聲波震動式是上下刷,旋轉式是轉著刷。
聲波電動牙刷其實又分兩種。有些所謂的聲波電動牙刷采用的其實是偏心振動,類似手機的震動模式。結構相對簡單,造價低,噪音大且振動方向不能控制。除了便宜,沒有任何優點,可以稱為假聲波。
另外一種則是采用磁懸浮聲波馬達。它使用兩塊相對放置的電磁鐵,通過高頻交互通電,使兩端的電磁鐵交替釋放吸力,從而帶動刷頭高頻率震動。這種方式可以控制振動方向和幅度,噪音也比較小,但是成本相對高一些。
個人感受,聲波震動式電動牙刷更接近于手動刷牙,符合日常習慣,且能更有效的清潔牙縫殘渣,所以這次測評選的都是聲波震動式牙刷。

三、為什么有些人用電動牙刷會感覺不適
當然,也有人使用電動牙刷之后,反而會出現牙齦出血之類的不適情況。按我個人經驗,大致有三個原因。
一是適應期。電動牙刷的工作特點跟手動牙刷有比較大的差異,剛開始使用的時候,如果牙齦有腫痛發炎等問題,的確比較容易引起出血。我個人的經驗是采用比較輕柔的模式,適應幾天就好了。而且有些人長期會刷牙出血,使用電動牙刷一段時間之后,出血狀況能得到極大的好轉。我自己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在朋友推薦下開始使用電動牙刷,并且大力向身邊人推薦的。
二是選擇的牙刷、模式不適合自己。有的牙刷震動幅度比較大,力道也比較強勁。對于牙齦敏感的人群來說,就有點超出耐受范圍了。
三是牙刷質量的確有問題, 比如刷毛過硬,磨圓度不夠,電機質量差而導致的震動幅度不均勻不穩定,這些都有可能損傷牙齦。所以太便宜的產品,還是謹慎選擇。
第二部分:13款電動牙刷實測和分析
本次測評的電動牙刷一共有13款,先來個合照。

一、13款電動牙刷外觀展示點評
1、飛利浦hx6730
飛利浦的電動牙刷我個人陸續用了8年。從做工上來說,在這輪測試產品中的確首屈一指。hx6730外殼采用了三重復合設計,手持部分覆了軟膠,沾濕后不打滑;正面操控面板采用了一層透明的有機材質覆蓋。而其他所有產品都是采用一次注塑完成的設計,成本和難度都降低很多。不過作為老用戶,不得不說,這個橡膠部分用的時間長了,或者天熱時,有點粘手,也比較容易沾灰,很難清理。

飛利浦系列的刷頭都差不多,可選大小刷頭,杜邦刷毛,中規中矩這是我比較喜歡的小刷頭。

2、米家t500
米家t500電動牙刷延續了小米產品一貫的簡約特點,造型和配色都堪稱極簡,做工比較細膩。刷頭也是采用的杜邦刷毛,有微微的弧度,這種設計比較貼合口腔曲線,中間藍色部分稍稍凸起,有利于清潔牙齦溝。

3、素士x3u
素士x3u這款電動牙刷采用了色彩比較飽滿的涂裝,外觀比較鮮艷濃烈。。這種外觀設計,大概能接受的特別喜歡,不能接受的,多看一眼都不愿意。刷毛中間部分為什么要用黃色,有點想不通,看上去總覺得是污漬沒洗干凈。
不過憑心而論,素士的這款外殼做工還不錯,肉眼看不到合模線,朱光色的噴涂也比較有質感。

4、松下ew-mdb3a
松下這款,是這批測試品當中體積最小,重量最輕的。它有兩處設計與眾不同,一是使用了鎳氫電池,這在鋰電池當道的今天,顯得格格不入;二是使用了很長很粗的連接桿連接刷頭,這使刷頭震動的時候剛性比較強,力道傳遞的比較到位。設計上很有可圈可點之處。
坦率的說,因為鎳氫電池的能量密度比小于鋰電池,1.2v電壓的驅動力也不如3.6v的鋰電池,這么小的體積,電池容量也注定有限。所以在續航和最大功率上,松下這款產品注定不占優勢。
刷毛是雙層細毛,刷頭比較薄,產品介紹說這種設計比較有利于深入口腔清潔磨牙。但是跟其他產品的刷頭對比了一下,薄了大約2mm,并不是如廣告所說的那么大差異。

5、舒客 pro G33
舒客這款產品,外觀上劣勢比較明顯,合模線肉眼可見。所采用的材料塑料感比較強,產品包裝也比較簡單,是一個比較薄的紙盒。
刷毛比較細,也采用了雙層刷毛設計,刷毛的質感還不錯,比較有彈力,不是那種無力的綿軟。

6、千山506
千山506采用了類似鉆石紋路的設計,防滑性比較好,質感也比舒客那款好一些。刷頭設計算是主流,跟米家的類似,也是微曲面+微凸起的設計。不過這款的標準模式明顯比較暴躁一點,震幅比較大。它的敏感模式和米家的標準模式勁道相當。可以理解為清潔力會比較強,也可以理解為牙齒敏感者可能需要謹慎一點。

7、usmile U2
和素士一樣,usmile這款牙刷也采用了比較有設計感的涂裝,類似大理石紋路。有黑白兩款,白色的那款還好,我手上黑色這款,搭配白色刷頭感覺相當不搭。機身的白色紋路也偶爾讓我懷疑是牙膏泡沫沒有沖干凈。
這款機身分為上下兩截,上下兩部分的合模線不明顯,但仔細看都能發現。應該說比米家的工藝水平略次一點。
它的刷頭采用了相對平直,中間略凹的設計。這種設計對牙齒的包裹性會好一些,但是對于溝槽部分的處理能力可能會弱一點。
需要強調的是,usmile U2采用了雙按鍵設計,共有四個模式可選,每個模式又可以設置三種不同強度。
后面會用專門的篇幅聊模式和強度的問題,這里先不多說了。

8、貝醫生bet-c01
之所以這張會用手按住拍照,是因為貝醫生這款牙刷沒有防滾設計,不按住就跑了。缺了防滾設計,隨手往臺面上一放,比較容易滾落摔壞。
機器本身外形簡介,很米家的那款比較接近,整體比米家小一圈。刷頭也比較小,且采用了細毛設計,在口腔內操作應該比較靈活。可能因為刷頭比較小,就沒設計曲面什么的,中間部分微凸。這個設計也是比較合理的。
模式只有兩種選擇,稍微單調了一點。

9、羅曼T10X-B
羅曼這款牙刷的直徑相對于飛利浦、米家、usmile、千山等都要纖細一點,但是電池容量標稱是3350mah。所以我揣測應該是內置了一節18650鋰電池。這比飛利浦一貫使用的14500鋰電池要大好幾圈,容量也大好幾倍,相應的續航會相當強悍。
做工上,加工精度比較高,合模線幾乎不可見,噴涂的光潔度和質感也相當不錯。原裝送了三個刷頭,分別是兩個杜邦刷頭,一個東麗的軟毛刷頭,我個人比較喜歡軟毛的。如果選擇深空藍,則是杜邦刷頭、銀離子抑菌刷頭、東麗軟毛刷頭各一個。
這個軟毛刷頭每一撮毛都很密很多,采用了三頭兩叉的專利設計,觸感相當不錯。軟,不刺激,而彈力十足。刷頭很小,操作靈活,中間沒有凸出或者凹陷的設計。因為毛比較密且軟且長,無論是清理縫隙還是包裹牙齒的效果都挺不錯。
隨包裝送了個潔面刷,一物兩用,挺好。充電口是這批測試品當中唯一一個雙重防水設計,比其他產品的單層膠圈要可靠很多,,看得出的確是用了點心思。

10、力博得悅心
又是一款不按住就會滾動的牙刷。整體比較簡潔,兩處金邊點綴的恰到好處。做工中規中矩,沒什么明顯的不足,也沒什么明顯的亮點。刷頭是平直設計,沒有曲面,也沒有凸凹,這種設計稍顯過于樸實。

11、拜爾x1s+plus
拜爾外殼的做工是相當過得去的,模具精度大致和米家相當。可能是樣品顏色的關系,顯得略差一點質感。不知道為什么,個人覺得粉紅粉綠的特別難出效果。刷頭比較大,采用了傳統的曲面設計,覆蓋面積大的同時,使清理細節時的移動稍有點不方便。
拜爾這款機器,也采用了多檔位+多模式的設計。而且它的調節力度方式采用了劃動觸控的形式。比較新穎,但是實用性其實比按鈕式的略低一點,靈敏度還可以,但肯定不如按鈕那么可靠。再就是手上沾了水之后,那真是相當不靈敏。

12、居騎士s5
居騎士s5的機身相對顯得憨厚一些,也是采用了類似珠光噴涂的工藝,效果還不錯,沒有明顯瑕疵。
刷頭有多種可選,我比較喜歡這個稍大一點的軟細刷毛設計,整體觸感比較細膩,彈性也不錯。
這款機器也是了多檔位+多模式,跟前面usmile那款類似。模式、檔位之間差異比較明顯,勁道也比較足。

13、菲萊斯p20
菲萊斯這款牙刷,的確有點意思。它沒有采用常見的聲波震動設計,也不是歐樂B那種旋轉設計。而是通過一根內置的傳動軸,讓刷頭的幾簇刷毛分別旋轉。

來看看直觀效果

就很好奇這個狀態是怎么清潔到齒縫和牙齦溝的。一會兒測試看看。
做工方面,無論是外觀精細度還是質感,都算是比較好的。兩個按鈕,一鍵開關,一鍵選擇模式。

評判標準:不以好不好看這種主觀判斷做依據,主要看做工精細度和設計能力。
3分為基準分,有不足的扣1分,有創意的加1分。
二、13款電動牙刷清潔能力體驗
測試方式為,采用可可粉和面粉的混合物,涂抹在牙模上,用電吹風吹一會兒到半干狀態,用以模擬食物殘渣。

必須說明的是,之前是打算記錄各款牙刷徹底刷洗干凈所需要的時間,用以對比。但在實際操作中發現,變量太多,比如污物的軟硬度、涂抹在牙模上的均勻度,手持牙刷的力度,刷洗的幅度,甚至牙刷蘸水的多少,等等等等,都會影響實際表現。以至于單用時間很難客觀體現實際清潔能力。而且刷牙模和實際刷牙所能采用的角度大不相同,也缺少了口腔體驗的反饋。
所以這部分更多的介紹一下使用機器的體驗,以供參考。
其他人的類似測試應該都會遇到這個問題,所以用刷牙模方式來測試清潔力的,分出三六九等的,看看就得了。不能完全當真。
1、飛利浦hx6730
整體感覺是特別穩。雖然理智告訴我,單靠視覺和手感判斷電機工作狀態是不科學的,但還是能感覺到頻率和振幅都很穩定(也有可能是我用慣了)。清潔力度比較適中,內凹的刷頭在清潔內牙齦的時候有點費力,但是因為刷頭比較小,整體還能接受。

2、米家t500
米家的產品,一如既往的簡約。振幅比較適中,刷毛稍微偏硬一點,沒有特別明顯的曲面設計,對清潔牙齒外緣的效率有一點影響。整體表現比較均衡。

3、素士x3u
刷頭設計更有利于清潔外部牙齦縫隙,但是同時也損失了一部分對牙面的包裹感。標準檔力度比較柔和。得稍微多用點力,算是比較保守的中規中矩。

4、松下ew-mdb3a
這款牙刷體積最小,可能是因為鎳氫電池的關系,默認的檔位是較強的一檔,所以清潔效果還不錯。但是相應的,續航肯定會比較短。因為它的刷頭跟內部連接桿結合的比較深,震動相當穩定有力。除了續航短,模式少,都挺好。刷頭號稱薄背設計,但平均也就比別的薄2mm左右,竊以為其實意義不大。

5、舒客pro G33
力道相對比較柔和,對于牙齦敏感的使用者會友好一些。但凡事有利有弊,相應的清潔效率就沒有那么強。

6、千山506
震動幅度比較大,清潔效率高。對于牙齒敏感者,刺激可能會有點強。對于耐受性比較強的人,應該刷的比較過癮。

7、usmile U2
一邊刷一邊念叨,黑白撞色的設計真的是…… 太詭異了。至少我個人是接受無能。實際使用中,清潔力道比較不錯,刷頭不算大,清理口腔深處的時候還可以。但是內凹的設計在清理牙齦的時候需要稍微用點力。

8、貝醫生bet-c01
沒有什么明顯的體會,各方面都堪稱平平無奇,一時竟不知道說什么好。力道似乎稍微弱了一點。

9、羅曼T10X-B
用的是細毛刷頭,毛細,但是并非綿軟無力,觸感比較舒適,也不會因為太軟而降低深入齒縫的清潔效率,轉動靈活,游刃有余,清潔效率高。有智能壓控,壓力大的時候,會震動提醒。這款還挺驚喜的。

10、力博得悅心
感覺力量有點綿軟,刷頭比較平,所有表現都平平無奇。跟貝醫生的那款比較接近。事實上,這也是2分鐘刷凈牙模會比較局促的兩款。

11、拜爾x1s+plus
拜爾的刷頭和機身之間有一個夾角,這個角度比較適合清理牙齒外側,清理口腔深處時因為要反持牙刷,這個角度或許也會平添一點難度。它的刷頭也比較大,一次能清理好幾顆牙齒,可以降低刷牙時的移動頻率。調節強度的方式是滑動觸控,比較獨特,算是一個亮點,但是在沾濕狀態下靈敏性還有待提高。

12、居騎士S5
五模式三檔,各種組合都有。擺動規律和強弱組合,刷頭比較大,覆蓋面積大,相應的效率高些。刷毛軟細,觸感舒適。有智能壓控,而且比較敏感,提示比較及時。

13、菲萊斯 P20
旋轉刷頭有特色,號稱旋轉+聲波,但是因為刷頭沒有擺動,實際是幾簇刷毛分別轉動。硅膠刷可以起到一定按摩牙齦的作用,但是個人感覺清潔效率不高。而且轉動的時候會有曠量(晃蕩),這樣會不會損傷牙齦也是未知。

這部分感受比較主觀,而且受變量影響太多,為客觀起見,不計分,僅供大家參考。
三、13款電動牙刷刷頭實用性模擬測試
以往的測評,談到刷頭刷毛,都會強調是杜邦刷毛,磨圓度有多高等等。但是我覺得這樣意義不大。首先主流產品基本都是杜邦或者東麗刷毛,沒有太大差異,而且符合國標的牙刷,磨圓度都不會太差。
甚至有些測評會把標準刷頭和細毛刷頭一起放在顯微鏡下看,得到細毛刷頭磨圓度不夠之類的結論。這就有點為了差異而差異了。
我的理解則是,得看刷頭能不能有效接觸目標部位,比如內外側的牙齦溝,比如深處的牙齒縫隙,比如牙齒的三個面。然后才能結合產品的功能,判斷能否有效、方便的清潔牙齒。
下面開始,直接看圖
1、飛利浦hx6730

飛利浦的這個刷頭有微微的曲線,清理外部牙齦溝的時候貼合良好。得益于刷頭比較短,清理磨牙咬合面和內部牙齦溝也還可以。
2、米家t500

米家的這個刷頭尺寸也比較小,而且毛比較細軟,清理三個面效果都不錯。
3、素士x3u

素士的刷頭有微凹的曲面,中間黃色部分又微微凸起一點。這個設計清理三個面都可以比較緊密的貼合。
3、松下ew-mdb3a

松下這款也是軟刷頭,但是稍微長了那么一點點,在口腔里移動效果可能稍微費力一點。
4、舒客 pro G33

舒客的這個刷頭也是軟毛,但是感覺稍微稀疏了一點兒。如果再密一點,效果會更好。
5、千山506

千山的刷頭實際跟素士的基本一樣,微凹曲面+中間微凸,三個面清理都可以。不過因為刷毛比較硬,得用點力才能保證貼合。
6、usmile U2

Usmile這個刷頭是比較特殊的,以至于特意多拍了一張照片。它的中間部分是凹進去的,所以在清理牙齦溝的時候,得靠兩側白色刷毛。很不理解為什么要這么設計。也許是為了增加對牙齒的包裹性?
7、貝醫生bet-c01

貝醫生的刷頭是軟毛,且比較小,處理三個面貼合度都還不錯。
8、羅曼T10X-B

羅曼的刷頭也是軟毛,且小。貼合度是很不錯的。而且這個刷頭是這一批樣品當中最密的,又滑又彈,觸感真的相當可以,對于牙齦敏感的人也足夠友好。
9、力博得悅心

力博得的這個刷頭,怎么說的,不大,但是很平,以至于每個面都不太討好,除非比較用力的按下去。
10、拜爾x1s+plus

拜爾的這款,有點過度設計的感覺了。當然,不僅僅是拜爾,飛利浦的某些款刷頭也有這個問題。太注重迎合外部牙齒的曲線,以至于對磨牙咬合面和內部牙齦溝都相當不友好。這種狀況清理起來肯定效率不高的。
11、居騎士s5

居騎士的這個軟毛刷頭略大了一點點,但是因為毛比較軟,感覺貼合度都還不錯。接觸面積比較大,刷毛彈性也可以,應該對牙縫和牙齦溝都有不錯的清潔效果
12、菲萊斯p20

菲萊斯的這個刷頭,恩,如圖。

評分標準:3分為基準分,更好用加1分,不好用減1分
四、關于模式和檔位
這幾天一直都是拿著各款電動牙刷體驗,對于電動牙刷的模式有一點自己的見解。
按我手中的樣品來看,各款牙刷對于各個模式的設置是有差異的。雖然名稱各不相同,但一般來說,都會有標準,強力,輕柔三種模式。
這三種模式,一般來說會被設為震動頻率的不同。其他的模式,則會設成節奏不同。比如正常的震動節奏為—-—-—-—,花色模式們則會被設成---—---—---—---—---—--之類,或者再夾雜一些強弱的交替。講真,我并不認為這種模式有太大意義。
因為實際影響效果的,無非振幅,頻率,時間,壓力,三個要素而已。中間停個零點幾秒,又不是打拍子,實際意義不大。用牙刷時用力大點小點,效果都比這些模式差異要大。

所以我覺得——僅僅是我覺得哈,模式有個三種左右就足夠了,一般足以覆蓋絕大多數人的需求,沒必要將這個作為主要選擇依據。

評分標準:3分為基準分,能多檔+多重力度或者定制模式的加1分,模式少于3種的減1分。
五、壓力反饋功能
在使用電動牙刷時,如果用力過大有可能損傷牙齦。有些人刷牙會不自覺地用力猛捅,自己是不容易控制的。
為解決這個問題,有的電動牙刷會加裝一個傳感器,監控刷牙的壓力大小。如果用力過大,則會通過振動、發聲、發光等方式來做出提示,以減少對牙齦的危害。比如米家,羅曼和居騎士。

也有一些機器會不做提示,直接降低震動頻率,比如拜爾和usmile。這兩種都可以算作壓力反饋。

評分標準:無此功能則0分,有功能則加1分。
六、充電方式解析
目前主流的充電方式是無線充電和type-c有線充電兩種,各有利弊。
無線充電是在牙刷手柄內置了一個感應線圈,通過在充電座上產生感應電流進行充電。這種方式密閉性比較好,可以獲得更好的防水性能,當然成本也相對高一點。但這種方式有個很明顯的弊端,就是需要專門的充電器和底座。這個底座畢竟不常用,一直放衛生間臺面上很占地方,還占一個插座;收到柜子里,急用的時候又需要翻找,很不方便。
type-c有線充電則非常方便,畢竟牙刷幾個月一充,臨時找個type-c線充一夜就好了,不用操心充電座收哪兒的問題。出差旅游在外面,也不用擔心剛好趕上牙刷的衰竭期。
至于防水性,有線充的牙刷一般都有防水膠圈,防水性都能做到IP67以上,也就是在1米深的水里泡半小時不會有問題。更何況平時沖洗牙刷都很短暫,根本不用擔心防水性的問題。如果實在不放心,可以選擇羅曼這種有雙重防水設計的產品。
所以有線充的產品其實一點不比無線充的產品低級,反而更實用,更省心,更劃算。

有線無線互有長短,該項不計分
七、電池容量和續航能力
從查詢到的數據來看,這些產品當中,電池容量最大的是羅曼,容量為3350mah。遠遠超出其他產品的700-1400mah,所以續航王也就當之無愧了。它在敏感模式下能持續使用將近一年。
多說一句,考慮到電池的衰減情況,續航能力越大越好。可能你覺得一個月充一次也無所謂,但是用時間長了,可能就會變成需要一周一充,甚至三天一充。
而續航足夠長的產品,哪怕續航減掉一大半,也還有個把月能用,這實際上也是產品耐用性的差異。所以續航長,真的很重要。
畢竟我用過那么多電動牙刷,更換原因只有兩個,一是老化了之后外觀沒法看,二就是是電池掛了的。

評分標準:使用14500鋰電池的產品,以飛利浦為基準,好點的加1分,差點的減1分。
使用鎳氫電池的產品減1分。使用18650鋰電池的產品加2分,畢竟容量大幾倍,就是牛。
八、其他特色功能
飛利浦hx6730前14次使用會提供強度漸進,對于電動牙刷的初學者比較友好。
米家t500可以通過app對潔齒狀況進行監控和反饋。
羅曼T10X-B和素士x3u提供了潔面刷,算是個比較實用的附加功能。

評分標準:有實用功能則加1分
九、總結&推薦
從以上使用體驗情況來看,大多數品牌的電動牙刷都能滿足基本的口腔清潔需求,但是在使用體驗、清潔效率、和使用便利性上,會有比較大的差異。所以大家在選購電動牙刷的時候,要盡量多的關注細節,才能選到適合自己的產品。
按我個人使用體驗,以下三款表現相對突出,推薦給大家:
1、羅曼T10X-B
刷頭款式多樣,實用性好,尤其軟毛刷,觸感細膩,清潔力強的同時對牙齦和牙釉質有一定保護作用。充電口雙層防水設計,沖洗更安心。
續航強大到離譜,充一次電敏感模式下可以用一年,操作簡便,智能壓控交互友好,提示清晰。附贈一個潔面刷,一物多用。而且質保期長達兩年,非人為問題免費換新。
2、米家t500
造型簡約,刷頭貼合牙齒各部位效果都不錯,操作簡單,還能結合app提供潔齒效果分析,自定義刷牙模式。而且一百多元的價格,能做到這個地步,的確是性價比出眾了。
3、居騎士S5
各方面功能都比較均衡,還在不同檔位都提供了多重力度可選。基本功方面也比較扎實,刷頭可用性滿足要求,有智能壓控,可以較好的控制力度。